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国家体育主义”下的商业尴尬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0日09:15 上海青年报

  □毕舸

  看完这则报道,我的脑海中浮现出一个词“国家体育主义”,当体育自诞生之日起进入世界竞技层面,它就蕴涵了个人荣誉与国家目标捆绑在一起的意味,并且要求前者服从后者。“国家体育主义”的价值核心,是为了宏大的集体战略部署,要求体育运动员无条件服从上级指令,形成高度凝聚的团体,充分发挥资源整合、优势互补的特点,去争夺一个又

一个锦标。

  于对应的思想教育体系,“国家体育主义”在日常培训中,希望让所有运动员的社会价值观基本统一,都讲求个性服从于共性,奉献精神大于回报索求。作为回馈,“国家体育主义”向运动员、尤其是作出突出贡献的运动员,提供“从摇篮到坟墓”的一揽子福利政策,自一个孩子进入体校开始,政府就进行了大量投入,到他在运动队训练、比赛、生活、出成绩,直至退役。“国家体育主义”像一道厚实的屏障,使制度呵护几乎贯穿运动员一生。

  然而,在市场经济时代推进到今天,尽管在奥运会、世界杯等最高层面的比赛中,“国家体育主义”依然占据了主流。但在频率更高、更关系到运动员直接利益的日常形态中,职业比赛开始主导运动员的价值体现。商业化俱乐部成为运动员的衣食父母,运动员竞技成绩的好坏,关系到观众的捧场程度、职业比赛的商业资源开发程度,也由此带来运动员经济性一面的凸现。优秀的运动员发觉自己成为明星人物,通过企业赞助、拍广告等一系列活动,获得丰厚的收入。

  这是市场深度介入体育的必然结果。与此同时,“国家体育主义”的福利色彩被削弱,类似“举重冠军沦为搓澡工”的悲剧,反映出计划经济时代政府对运动员的大包大揽一去不复返。而即使是奥运会、世界杯,也需要通过巨额商业赞助来维持其良性运转。

  所以,“为备战2008年奥运会,现役运动员包括明星运动员不得参加各类社会活动”这一事件,估计在体育总局领导看来,不过是“国家体育主义”与商业体育的阶段性冲突。体育总局并没有完全封杀明星运动员参与各类商业活动的选择自由,只是在“奥运高于一切”的宗旨下,要求体育运动员暂时放弃既得利益。

  其实,竞技体育本质上是功利主义,它追求以奖牌数量和等级为标志的“成绩”,其道德导向并非无懈可击———某些体育明星会想:我已经拿回了那么多金牌,难道现在就不能拥有属于自我选择的空间吗?民众当然希望2008年奥运会上中国取得好成绩,但随着市场经济观念的深入人心,对个体选择自由的尊重,正在形成社会意识主流,对于“禁止运动员参加任何社会活动”,也未必完全赞成。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