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该如何看待劳动力供求缺口高达千万?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0日09:18 人民网

  近日,国务院批转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发改委制定的《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纲要》预测,到2010年,我国劳动力总量将达到8.3亿人,城镇新增劳动力供给5000万人,而从需求情况看,劳动力就业岗位预计只能新增4000万个,劳动力供求缺口1000万左右。

  “二十一世纪最缺的是什么?人才。”葛优在《天下无贼》里说的这句名言,人们

常常报之一笑。不料,这句台词竟然“不幸”被现实所颠覆。二十一世纪最缺的是什么?不是人才而是岗位!换言之,即便你是人才也往往难以谋到理想职位,因为“僧”太多“粥”太少。到2010年,我国劳动力供求缺口预测高达1000万,即是例证。

  《纲要》指出,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已成为劳动保障事业第一位的困难和问题。诚然,面对千万人无业可就的局面,如何做好劳动保障工作就成为当务之急。据《信息时报》报道,广州拟出台政策,鼓励独生子女夫妇生两个孩子。但是,令人意外的是,“很多双独家庭不愿多生”。原因很简单,“再生一个,意味着更大的家庭成本压力。”这也从侧面证明了劳动保障工作的必要与重要。

  一方面要做好劳动保障工作,另一方面则要大力发展经济,以便提供更多的工作岗位。但还有一个更触目惊心的现象不容忽视――我国人才浪费触目惊心。据《中国青年报》报道,日前,中国社会科学院社科文献出版社发布了2006年《中国人才发展报告》。据测算,仅2005年,我国就有2500万人因没能“尽其才”而无端消耗,造成的损失仅经济指标一项已超过9000亿元。比如,人才市场形成了“博硕多多益善,本科等等再看,大专看都不看,中专靠一边站”的畸形局面。

  2500万人才被浪费,9000亿的损失,如此天文数字不能不让人惊瞠。“人不能尽其才,才不能尽其用”,症结显然不能归咎于工作岗位不够。即便提供了相当多的岗位,又有何益?这些人才为何发挥不出各自的潜能?有一种观点大家耳熟能详:“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横批:不服不行”。也许你是拔尖人才,但领导对你就是弃若敝屣,你也枉然,因为“黄金放错了地方,和烂铜无疑”。即便领导不让你闲置,安排一个你学非所用的职位,也够你受的,试问,“让猴子去游泳、让鸭子去爬树”,能够发挥各自最擅长的潜能吗?显然,一些领导的个人好恶、私心偏袒,是人才浪费不容忽视的重要原因。

  实际上,我国的人才远未饱和到可以浪费的地步。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在业人员中高中及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只占18%左右,而发达国家已近80%。这就说明,我们一方面务必加快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亟须改变畸形的用人观。

  当然,还需明晰一个问题。劳动力供求缺口1000万的背后,应包括一些人不是找不到工作岗位,而是工作岗位找不到相应的人才。据《北京青年报》报道,当前,在北京市,护士年均缺少4200人,但原有的40余所卫校现在只剩下6所。与此相似的是,我国制造业的发展需要大量技术工人,但相对于大学的迅速扩张,中等职业教育却在萎缩。显然,表面看是劳动力供过于求,实际上不能排除的是,许多技术工人并没有供过于求,供过于求的劳动力大都是无一技之长的劳动力。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加快发展城乡职业教育和培训网络,努力使劳动者人人有知识、个个有技能。如果劳动者都能“人人有知识、个个有技能”,这势必对提升自身人生价值大有裨益,对缓解技工荒大有帮助。

  一言以蔽之,构建和谐社会,要解决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根本路径是大力发展经济,同时根据不同类型的失业找出相应的措施。但是,面对现有的劳动力储备,不能虚置浪费,相关部门应具备科学的用人观念和制度安排。

  来源:人民网-中国工会新闻相关专题· 人民网中国工会新闻原创库[打印正文][给编辑写信][E-mail推荐] 请注意: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人民网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您在人民网留言板发表的言论,人民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留言板管理员或人民日报网络中心反映。新闻检索新闻排行榜1违章操作受伤是否算工伤?

  2下班搭载同事变更回家路线遇车祸是否算工伤?

  3让劳动合同签订不再难

  4政策解读:个人所得税 如何自行申报

  5沃尔玛中国总部在深圳成立工会

  6工会在推进和谐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7我能收回出租的房屋吗

  8技工的价值总会被认可

  9做好县以上工会工作的五种方法

  10舍得投入才能出好技工

  精品推荐

王石川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