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风雨雷电的四年――彭冲和中央工作组在上海(下)(3)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0日09:37 人民网

  风雨雷电的四年——彭冲和中央工作组在上海(上)

  宝山钢铁厂上马与大治河开工

  在1995年9月中国的各大报纸上,都显著地刊登了宝山钢铁厂投产10周年的报道。

  彭冲看到这一报道后,真是感慨万千,往事涌上心头。

  宝山钢铁厂于1978年12月23日动工兴建,第一期工程于1985年9月建成投产,第二期工程于1991年6月建成投产。宝山钢铁厂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建设规模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现已形成年产650万吨铁、671万吨钢、50万吨无缝钢管、210万吨冷轧带钢、400万吨热轧带钢的生产规模。与此同时,宝钢还营造了生态园林型的厂区环境。

  宝钢的建成,彻底改变了中国钢铁工业的传统形象,树立起了现代化钢铁工业的新形象,使中国钢铁工业的整体水平同世界的距离缩短了20年。

  据评估,宝钢固定资产原值已从295亿元增值到549亿元人民币。1994年产钢751万吨,销售额251亿元人民币,实现利税80亿元人民币,同时还出口钢材100万吨。

  宝钢集团董事长黎明在1995年的一篇文章中这样写道:

  “宝钢是建国以来全国最大的项目。宝钢建设一开始就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关怀,冶金部、上海市的领导和全国人民的支持。”黎明是建设宝钢的元老之一,他了解建设宝钢的全过程,所以他这样写。

  1978年12月23日,宝钢打第一根桩的开工仪式,是彭冲主持的。当时他是中共上海市委第三书记、上海市市长。冶金部部长唐克和日本著名人士稻山嘉宽也在会上讲了话。

  为了表示上海市对宝钢工程的重视和支持,彭冲通知全市各部、委、办、组、局的负责人都要参加宝钢开工典礼,并且在会后组织了现场办公。在这之前,他同陈锦华一起,从选址到拆迁到平整土地,都多次到现场察看,提出意见,协调矛盾,解决问题。市委常委会曾多次听取有关部门的汇报,讨论宝钢第一期工程建设规划,并从大局出发,表示对这个一次投资300亿元的重点工程,上海市愿竭尽全力,做好一切应做的事。

  宝钢的立项、开工和建设,得到了陈云和李先念的支持。

  苏振华以其海军政委的有利身份与彭冲先后坐军舰陪同国家计委、冶金部等部门的负责人到宁波北仑港勘察地形,为宝钢选择和确定港口打下基础。彭冲在回忆宝钢建设时曾这样说:“这个中国最大的钢铁厂,必须拥有最好的港口和码头,没有海军的支持是不能设想的。在万事起头难的关键时刻,苏振华对宝钢建设是有贡献的。”

  为宝山钢铁厂的上马、开工、第一期工程出力最多的是陈锦华。他当时是上海市副市长兼计委主任,理所当然地把宝钢作为自己的工作重点,三天两头往工地上跑。他1976年从北京到上海参加中央工作组时,还是一头乌发,到1982年调回北京供职时,已是华发满头了。宝钢在起步阶段的困难很多,有许多非上海市所能协调的矛盾。于是,彭冲于1979年8月把当时分管工业的谷牧副总理请到上海,举行了一次100人的锦江小礼堂大汇报。

  谷牧一开口就很明确:“今天就是一个题目,检查了解宝钢的建设情况。上海市委很重视,书记们这两天不干别的,同我们一起搞这个事。说清楚了,今天就是检查工作。”

  这是一次真正解决问题的现场会。谷牧以他的责任感、权威和直率的讲话,使各有关部委当面锣对面鼓地揭露了矛盾,摆出了困难,同时也分清了责任,落实了责任。在这次会议上,国务院指定时任国家建委副主任的韩光专为宝钢建设服务,协调解决部门间的矛盾。宝钢建设史上应该有此一笔。

  邓小平说过:“历史将证明,建设宝钢是正确的。”这个论断,现在已经被证实了。

  彭冲在抓经济方面确有浓厚的兴趣。在上海,他经常同经济各部门的局长、处长见面谈话。上海所属十个县他分批跑完了,就发现了一个问题――地处太湖下游、黄浦江之滨的上海,水利问题不可忽视,现状则令人担忧。于是,他从江苏请了高鉴、郑祖德两位水利专家到上海,安排在东湖路招待所一住就是两年。彭冲请他们到青浦、松江等县调查,了解历史和现实的水患,提出根治低洼地区水害的规划。在他们和有关县、区的共同努力下,开挖了大治河,实施了青松地区大包围。这一水利工程的启动和实现,使上海水利建设获得了一种启迪和机制:上海需要重视水患和水利,上海具有足够的能力和智慧征服这一领域。

  十余年以后,有个报告对这一水利工程如是说:

  青松大包围建成后,使青(浦)松(江)地区80余万亩农田达到了洪涝分开,使洪水和上游涝水不再入侵该地区,基本免除了洪涝危害。20世纪80年代以来,太湖流域内多次遭受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但青松地区却安然无恙,就连1991年流域遭受百年未遇的大水,青松地区也基本没有灾情,从而对保障上海农业生产和乡镇企业的发展,起了极大的作用。

  这已是往事一件。当年为这一水利工程埋头苦干了三四年之久的高鉴,如今已是古稀之年的老人了,在南京过着平静的生活。

  上海四年,在彭冲长达60年的革命生涯中,只是短短一折,不足以论短长,但毕竟是重要的四年,是大可回眸的四年。彭冲的性格不是激动型的,而是冷静型的,是属于感情型的冷静。

  彭冲很长时间担任方面大员,而且是“一把手”,可是同许多“一把手”不同,他身上有一股亲和力,善于团结同僚和袍泽,这是难能可贵的一种品质。

  彭冲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投身革命的老资格,投笔从戎十余年的革命生涯,几十年政坛的高层经历――这都是大风大浪――到底也没有改变他由书香门第出身所带来的知识分子气质和品格。

  彭冲在上海四年的前前后后,不妨这样看,在彭冲的革命生涯中,在上海打倒“四人帮”和揭批“四人帮”这一重要篇章中,彭冲和中央工作组自应拥有自己的一页!(全文完)

  (《党史博览》授权人民网发布,请勿转载)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