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中间阶层:标准无所谓请别轻民生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1日02:15 大河网-河南商报

  家庭月收入2000元,就算中间阶层。10日上午,“新中间阶层生活调查”的旅游行为调查结果公布,受访者家庭收入底线确定为2000元。

  由于进行此次调查的中国国情研究会负责人皆来自国家统计局,有着很高的权威性,所以调查被视为首次对“新中间阶层”进行标准定义。(11月10日《法制晚报》)

  建设一个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形”收入结构,从社会稳定的大局考虑,的确是一个再好不过的模式。而且,对美国等发达国家的中产阶级的描述,国人骨子里已经固化了中产收入人群的幸福生活的印象。所以,一看到月收入2000元以上就算中间阶层这样的标准,再联系自己以及身边的民生状态,自然难以认同。

  不过,在笔者看来,我们没必要对这个标准耿耿于怀。关于中产阶级标准本身就是一个模糊概念,而且,各国标准又不相同。美国等发达国家的中产收入者标准固然令人向往,但印度这些非发达国家的中产收入者标准也令人吃惊。

  印度中产阶级标准是家庭年均收入700美元(6000元人民币左右),如果一家5口,平均每人每月100元人民币——这在中国的许多地方恐怕连吃饱饭都成问题。因此,我们没有必要对这个月收入2000元以上就是中产阶层的标准耿耿于怀。

  但笔者不敢认同的是中间阶层的六大标准。比如,月收入2000元者“对社会公共事务有一定的发言权及影响力”;“强调自我成就、自我实现,对社会意识形态有相当的影响力”;“拥有生活必需的体面财富、闲暇时间”等等,这些显然跟现实不符。

  在社会管理民主化的今天,市民在参与公共事务的机会上,月收入800元和月收入2000元的并无区别;在教育、医疗、住房等民生压力下,月收入2000元也不过是勉强维系,这种情况下,人们想的是如何保工作,而非“强调自我成就、自我实现,对社会意识形态有相当的影响力”。

  而“拥有生活必需的体面财富、闲暇时间”则更不现实。生活质量的提高,标志之一是人们物质生活上的花费减少,精神生活上的花费提高,比如去旅游。可事实上,在工薪族里,压力大、亚健康、过劳死这些常见字眼,跟月收入2000元以上的人如影随形。

  因此,有关部门尽管可定位中间阶层的标准,但不宜给这个中产阶层套上诸如实现自我、参与公共管理以及生活轻松的高帽子,借以遮掩民生艰难的现实。尽管这样的“权威认证”容易讨好一些好大喜功者,但不利于事关民生事项的改善和提高。

  ■王攀(本报评论员)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