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城乡文化“对台戏”的观感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1日06:00 光明网
严雨龙

  在一派轰轰烈烈的“送文化下乡”中,浙江省衢州市有关部门联手协作,很有点“反潮流”地送农村文化进城了。继大张旗鼓地送该市柯城区余东村农民书画,进杭州一展风采,引起省城市民不小的议论之后(10月21日浙报等均有报道)。近来又组织农民书画、民间歌舞等,在各县城闹腾开了。一时间城乡文艺在下乡进城中,唱开了“对台戏”。

  城乡交响,两相呼应,好戏连台,感想联翩。城乡文化“对台戏”,焕发了农民群

众,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的主体性。农村文艺在城市闪亮登场,这无疑是近年来“送文化”下乡的,熏陶、培育、帮扶、指导带动的成果,也是农民群众积极主动,自我发展的结果。在“送”的激励下,他们已经不再满足于当“观众”,在整个建设中的“群众演员”角色。而是主动发掘农村固有的文化底蕴,传承优秀民间文艺,逐渐地自编自导自演,与城里来的“文化”对接对应,从而有了内生性的“对台”。这可以说是一种文化鼓舞文化,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的“激荡”生成。

  城乡文化“对台戏”,唱出了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新路子——农村文化不仅在农村,可以引导至城市“建设”,这种城市农村文化建设是对农村的一个极大推动。习惯上我们总觉得农村文化肯定只有在农村地域上建,就像建民居乡道。其实,有时将之置于城市舞台的锻造,既给市民耳目一新,也吸引了民工(他们应该是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生力军)的参与,而且自身也可便利地吸收城市文化新文化的营养。农民书画在省城展出,引起许多专业书画大家的兴趣,进行了很好的现场交流切磋,双方大有收获。而市民看了就感叹:“农民有自己的书画,那我们市民呢?”。农村文化有的进城后,就发现了自己“入市”的门路。那个戏那个画,或许只是看看,但那个手工道具民间歌谣等,说不定便被发掘出了潜在价值。事实上这种“意外”收获,在对台戏的过程中时有发生。

  城乡文化“对台戏”不断激活文化繁荣的活力。文化的一个显著特性是活力重在活动,升华贵于交流。农村文化经过积累建设,基础不断厚实。村村通,村村图书逐渐增加,文艺日渐丰富,活动日益多彩。但是,一村一乡毕竟有限,那个室那个台,总难免“样板”之后的“古板”。所以城乡一“对台”乡村一“对抗”,就热闹非凡。走乡串村进城,巡回交互,徒然丰富繁荣了许多。图书在城乡、乡村间的室、站“漂流”,深受欢迎,功效大增。文化需要积淀,文化更在“对台戏”的激荡。这需要我们为其开辟“海阔天空”。涓涓细水,汇聚波浪壮阔,关键就是要能流动起来。相比之下,农村文化还处于弱势地位,更需要借助各方力量,大力引导、推动地“送”进文化高地的城市。

  城乡文化“对台戏”唱响了城乡统筹、和谐并进的真谛。新农村建设是城与乡之间,互为“舞台”,相互联动的过程,大力加强新农村建设并不是大家都跑到农村去“唱戏”,需要的就是这种一个主旋律下的“对台戏”。实际上单从文化的角度说,本无城乡之分,无非是专业性与群众性区别。只是目前农村群众这段音节还比较弱,难以达到交响乐的水平。唱响了农村,我们发展的主旋律就更为明亮,和谐动听。

  推进新农村建设,尤其是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有些地方确实存在着“剃头担子一头热”的现象,只顾一个劲“送”下乡,单向静态地建。表面看起来光鲜漂亮,实质农村内在还没有真正动起来,不活,繁而不荣,带而不动。因此新农村的文化建设,与其只刮风不下雨的走过场式地“送下乡”,还不如扎扎实实地搞些“送进城”的活络。起码就有个倒逼作用。农村文化敢于和能够到城市的舞台上显身手唱对台戏,表明了她的实力,更显示其活力。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