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公厕建设须破除“厕所偏见”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1日06:48 长江商报

  本报评论员彭永斌

  武汉市规划局近日出台《武汉主城区公厕规划》,规划显示,未来14年内主城区将增加、改造公厕1000多座。随着建设计划的逐年完成,市民们的“出恭难”将得到妥善解决。

  建设公厕,要真正实现便民,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即为公厕的合理布局。人流量大的主干道和商业密集区,因为其需求量也相对较高,应该适当多建。建设部公布的《城市公共厕所规划和设计标准》中也规定,闹市区300米至500米间距应设置1座公厕。然而,就目前来看,武汉市恰恰是这些区域显得稀少,总量仅占全市现有总量的22%。所以,在未来的建设中,这些主干道两边及相邻区域、一些商业密集区,势将成为公厕建设的重点区域。

  但在这些主干道和商业密集区,却可能存在“铺网”难题。除了难以腾挪建设用地,该地区内的一些市民和一些企业,可能对公厕“不欢迎”。此前,在西安市就有市民“抵制”公厕,“你要往谁家旁边或门前盖厕所,就会有人与你拼命,特别是一些公司和企业单位”。这种抗拒导致工程建设一筹莫展,对建设方和市民都产生了不好的影响(2006年4月3日《陕西日报》)。而在其他城市如广州、深圳等,亦曾遭遇类似情况,公厕选址“被迫”面对一些单位和个人的“偏见”。

  因公厕在人们心中一贯以来的印象,诸如“脏乱差”和“臭气四溢”之类的字眼,以及“住在厕所边、办公在厕所边”所带来的心理感受,让一些单位和个人产生“偏见”似乎不难理解。而在“偏见”之后,很可能反映的是对公厕管理的担忧,正是此前公厕管理的不善,他们担心新建公厕也会成为“臭气之源”。公厕建设也由此陷入两“难”:一面是人们有迫切需求,其中就包括反对的个人和单位;一面又为一些个人和单位所抗拒。在选择服务还是选择抗拒上,一些人选择了偏向后者。

  其实,当前新建公厕一般为二类及以上,依据有关部门对公厕的评价标准,该类公厕讲究“美观、无异味、带有红外感应自动冲水、洗手液、挂衣架”等,可能比一些市民家中正使用的卫生间还要干净。在电影《生死牛玉儒》中,我们看到被誉为“党的好干部、人民的贴心人”的呼和浩特市市委书记牛玉儒为了建设公厕,特意请的士司机满街指点可建公厕的地点的感人场景。其实,为了让民众生活更便利,每个城市的管理者们都在努力提供着各种公共服务。作为一种公共产品,新建公厕的管理也势必会探究新的方法。因此,在公厕选址时,一些市民和单位有必要破除“厕所偏见”,避免因“偏见”而导致类似矛盾,让公共服务的效果打折扣。

  详见本报今日报道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