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青衣江边的佛崖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1日08:20 四川在线-天府早报

  ■文/蜀南麦子 图\刘乾坤

  第一次只身来夹江。说不出什么理由。或许,觉得她的名字有意思。这个古称“天府良邑”,自隋朝开皇十三年就因地形而得名的“夹江”县城,1400多年的历史里面,又会给我一种怎样的记忆呢。

  雨后天晴。一轮日出,洒在青衣江面上,波光粼粼。我在晨光中向青衣绝佳处的夹江千佛崖信步走去。

  将永生安置在世人心里

  千佛始于古印度。随着佛教传入我国,自西域,再往东经古丝绸之路的咽喉之地———敦煌,我国先后留下了最早的千佛古迹———新疆拜城的“克孜尔千佛洞”和甘肃敦煌的莫高窟。再往后,“千佛”题材散落全国各地,其中以“千佛”称谓的石窟、摩崖为数居多,有千佛洞、千佛崖、千佛岭、千佛院、千佛寨、千佛殿、千佛塔等。

  而早在东汉时期,佛教就已经传入了巴蜀地区。当时,印度、中亚和西亚同我国古代的联系主要通过南、北、海上丝绸之路,以及茶马古道等途径。古巴蜀恰好位于这四条途径的交汇点,因此巴蜀的佛教就特别体现了南传与北传在这里交汇的特点。

  而巴蜀最早的佛教,据出土的摇钱树、画像石和画像砖上大量涌现的佛教形象考证,其传播途径,显然不是经过西域———中原的途径输入,而是从南方传入的。因为同一时期的中原地区至今还未见到东汉佛像遗物和佛塔痕迹。所以,巴蜀出土的有佛教形象的摇钱树、画像石和画像砖等实物,也是我们目前已知的佛教南传入中国的最早的实物证据。到了南北朝时期,佛教由南北交错传来遍及巴蜀大地,摩岩石刻造像从而遍布川中,仅千佛题材就有开凿于北魏的广元千佛崖,有开凿于隋代的安岳千佛寨,有开凿于盛唐形成于中晚唐时期的夹江千佛崖等。

  来夹江之前,我上网查过夹江千佛崖,特别记下了《中国雕塑史》上的一段话:

  夹江千佛崖的西方净土变相龛,有的雕刻得特别精致。如编号为69的一个龛,“在两米见方的龛内,雕出二百七十多个人物,被安排得那样适当,使人佩服雕刻匠师们如此高度的艺术想象力和精确的设计能力。龛中央雕阿弥陀佛及二菩萨。佛两侧各雕经幢和七级宝塔。塔前各有一羽人展翅欲飞。佛前雕平台两阶。各雕栏杆,上层诸弟子排坐,作相互交谈状;下层雕伎乐十四人,正为舞者伴奏;舞者二人随乐声屈膝扬裙起舞;台前两边,各雕一鹤相对做戏。平台隔宝池与周围楼台殿阁相对,中有拱桥相接。池中雕荷叶莲花,或张或合,各坐一菩萨,姿态安静清雅;池中另有划动着的小船。桥上楼阁间的人物,有的徐步缓行,有的前瞻后顾,显然是一群潇洒安闲的人。佛的背后饰以华盖,盖上各雕一凤,空中雕出祥云缭绕,飞天回翔,是一幅布局严谨、气氛和谐而宏伟的杰作”。

  现在,我就站在了夹江千佛崖面前。柔和清寒的曙光,给一尊尊历经千年的佛像镀上了一层人间的暖色。信众昨日点燃的香火已经燃尽。我举着一颗凡心,一龛龛佛地走过。忍不住,我会产生一种想伸手出去触摸他们的感觉。我默默地对他们说:也许抚摩了你们,我的心灵真的会空灵沉静。

  千佛千佛,是众神还是众生?我一一地仰望你们,与你们对话,听见的不是天籁,而是人间的凡音。

  在一尊地藏菩萨面前,我虔诚地跪拜,双手合十。我许下我卑微而感恩的祝愿!我仿佛听见一个慈悲的声音在对我说,天造万物,各按其时成为美好,又将永生安置在世人心里。

  忽然就想起林徽因来

  比起其他地方的千佛崖,我以为夹江千佛崖的佛像特点是多了更多的人情味。在这里,地藏变龛、净土变龛、弥勒佛龛、力士金刚、天王八部,各有各的神采。就拿大家比较熟悉的观音菩萨来说,这里的观音也有着不同的丰姿:千手观音脸庞俊美,目光慈祥地结跏趺坐于莲台上;圣观音手持净瓶,容貌俊秀,娴静虔诚,其眼睛流露出悲天悯人的神情,像母亲一样可亲又不失尊严;身着无袖天衣的数珠手观音,亭亭玉立、飘然欲动,恰是崇尚丰腴的唐代美女的化身,又仿佛就是成都春熙路让你不由侧目的一个时尚女子。

  而且,我还惊喜地发现89号龛中的人物,竟然穿着我们现在习以为常的大翻领服饰。难怪,《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曾经说陕西出土的唐朝一些女子的服饰,比如说低胸敞领,比如说一些时尚发型,在她们那时候早就有过了。原来,衣服如新,我们只是换了一身躯壳而已。

  成都青年学者肖伊绯曾经游弋巴蜀佛地,我虽未曾与其谋面,但神交已久。他对造像颇多研究,对夹江千佛崖也是赞不绝口。他在这里惊喜地发现:蜀中飞带造型最生动的地鬼造型最奇之天王像,蜀中唯一握拳造型之天王像,蜀中表情最怪异的地藏菩萨立像等。我想肖伊绯一次次穿过时空,一定看见了佛的拈花微笑。

  在一龛不起眼的石窟里,看见一位不惹凡尘的观音,怅然若失良久。忽然就想起林徽因来。这位美丽的才女是如莲的天使。

  1939年秋天,梁思成与刘敦桢等营造学社的同仁们一起奔赴四川,沿岷江流域、嘉陵江流域、夹江两岸及广元、大足等地对摩崖石刻作了半年多的考察。当年,在一个晨露未晞的早晨,也许他就像我这样站在这龛佛像面前,因为一尊雕饰精美的佛像,生出满心的喜悦。而在这时候,这个天下最幸福的男人,是否会想起他战火纷飞的祖国,想起他独自撇在云南昆明的乳儿娇妻。

  1940年,林徽因跟随丈夫到了四川南溪县李庄,这一住就是六年。在这艰苦的六年里,她辅佐丈夫梁思成完成了《中国建筑史》。不知她当年在李庄的时候,忍着病痛为梁思成修改润色《中国建筑史》的时候,读到某些段落,她是否有会心的微笑。如果可以,她是否也曾跟着丈夫到夹江千佛崖来考察,或者跟着丈夫的文字来青衣江边神游,看日出日落?

  梁思成在《中国建筑史》中写道:“莲花为佛教圣花,其源虽出于印度,但其莲瓣形之雕饰,则无疑采自希腊之‘卵箭纹’(egg-and-dart)。因莲瓣之带有象征意义,遂普传至今。”

  不知这是否也是林徽因的句子。只是依稀记得,林徽因的墓碑上好像就是雕刻的她生前设计的莲花图案。

  每个字的笔划都凝聚着刹那芳华

  夹江千佛崖江口处题刻“古泾口”,是明代张庭所题,这里即是秦汉栈道。公元前316年,秦惠王派兵灭蜀,接着“移秦民万家实之”。当时迁徙蜀地的秦民主要是来自泾水流域。迁入夹江境内的“秦民”常常立于青衣江边思念家乡“泾水”,所以这里得名“泾口”。再往前即是“振衣冈”,意在保持高洁,除却世俗尘埃。据说坐船从此上岸的官吏书生都要在此振衣濯缨。

  站在“振衣冈”处,远望江心,那块独立的望龙石更加浩淼。我笔记上有刚才匆匆抄下的明代嘉定知州郭卫宸的诗句:江头一块石,独立不能移,相彼波流者,谁将砥柱之,而渔纲竞急,以济舟难迟。现在我默默地读,竟然口角噙香。仿佛从这短短的数语中,我蹚进了一条活色生香的历史长河。

  如今,我行走在青衣江边。远山如黛,而彩霞漫天。这时候几只白鹭是否会从一首唐诗中飞出,扑愣愣的却是一袭染绿了的青衣山水。

  夹江城醒了。行人们走在古泾口的“秦汉栈道”上。当年一位位官吏和书生在振衣濯缨处取下自己的官帽与头巾,在这青衣江水里洗涤的时候,不知是否有怎样的感慨、喜悦抑或怅然?

  千佛崖的崖壁上题满了咏崖石刻。每一个字的笔划都凝聚着刹那芳华。如果一个人能够把一个字写得这样外圆内方深刻久远,是不是就已经足够。不管是官绅的抒发豪情志愿,还是一个凡人偕同家族在这里祈求病患痊愈、平安幸福,也许他们在佛面前都是一样平等的众生、一样渺小和感恩。

  一级级地踏在千佛崖的石板路上,我在想,这里是否还残留着佛与众生共同走过的脚步,一步一朵莲花。

  而我转身,只望见来时的路上撒满了悲欢。

  一棵竹子走向纸的历程

  在夹江千佛崖前面,就是被称为我国首家的夹江手工造纸博物馆。

  夹江手工造纸,师承古法,上溯唐代蜀笺工艺,与明崇祯十年(公元1673年)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杀青》篇记载完全一致。县《蔡翁碑叙》将其概括为“砍其麻、去其青、渍以灰、煮以火、洗以水、舂以臼、抄以帘、刷以壁、纸之张成”。习惯称之为15道工序,72道脚手。如今,在夹江马村一带,其传承古法的手工舀纸技艺,依然在民间闪耀着文明的光华。每年的正月十四,蔡伦的诞辰日,夹江人都要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怀念纸圣蔡翁先师。听说,夹江人在造纸过程中舂杵竹麻的时候还产生了“竹麻号子”,其声婉转生动,有苍莽古风,可惜未能亲闻。

  夹江手工造纸博物馆共有三个展厅:第一展厅为“功垂千古”厅,为纪念蔡伦发明造纸术,展厅正中雕塑着蔡伦塑像,厅中陈列的“简牍”、“纸楮”对比,说明这项世界性发明的伟大;第二展厅为“作范后昆”厅,主要展示传统手工造纸的技术和主要原料、辅料。它将这项神奇技术的沤、蒸、捣、操四个环节共七十二道工序详尽地展示给观众;第三展厅为“古泾流风”厅,着重展示夹江手工纸的历史、功绩、现状与荣誉。

  我对“作范后昆”厅里那陈列的一缸洁白的纸浆特别的感兴趣,听讲解员说这就是抄纸这道工序。我试了一下,忽然就觉得这水的神奇,一边就想象着它从一棵竹子走向一张纸的升华历程。如果说一棵竹子也会开花,那是否也是一朵朵如莲的宣纸?

  康熙初年(公元1662年),夹江的“长帘文卷"和“方细土连”二纸经康熙亲自试笔后,被钦定为“文闱卷纸”和“宫廷用纸”。从此,夹江纸名声大噪。

  从纸博物馆出来,已是栀子花开的午后。我闻见了她的香气,这个巴蜀朴素的女子,是一生的甜,淡淡的飘浮过来。

  席慕容说:阳光下,慎重地开满了花。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

  在千佛崖门口的一个茶馆里,坐了一个下午。青衣江水,在一个白瓷茶杯里,湮开千年风雨。我久久地望着那个残破的木花格窗出神,那窗下,是否走过了五百年抑或三百年前的一个少年,而今天,他重新来到了这里喝茶,他依稀记得,老板娘有个女儿叫合欢,抑或莲花。

  逗留近黄昏,方才离开夹江。在继续前行的旅途上,我忽然想起,忘了询问夹江千佛崖的工作人员了。听说,在千佛崖对岸的青峰中,隐匿着萧梁王朝一位浪子的遗骸,不知是哪一位王子,又确切葬在何处?萧梁王朝短短的五十六年,共经历四帝,翻开史书,上面篇篇写满了杀戮。而今天,流落在夹江异乡的又是怎样一位人物呢?他又有怎样不为人知的故事?

  也许,这是佛安排和赐予我哪一天重回夹江的理由吧!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