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5个儿媳,12个孙子、孙女,三世同堂,24年不分家--23口之家同吃"大锅饭"的背后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1日08:29 大河网-大河报

  

5个儿媳,12个孙子、孙女,三世同堂,24年不分家--23口之家同吃"大锅饭"的背后
核心提示

  荆贵良的家是一个有23口人的大家庭,71岁的他是这个大家庭的“董事长”,老伴是“财务总监”,他们领着这一大家人住在一栋楼上至今没分家。虽说人多事杂,但这一大家子却处得很和睦,日子过得比一般村民还要红火:一年收入三四十万元,荆贵良的大孙子和大孙女都是大学生。

  大家庭像个小公司

  住的像是职工宿舍,吃的是“大锅饭”。

  宽敞的双湖大道从新郑市龙湖镇高坡岩村穿过,双湖大道南侧有一栋气派的两层楼房。

  “光我们家的那口大锅,直径就有1米多。”听说记者要采访他的“大家庭”,荆贵良笑着把记者领进家。

  从口袋里掏出卷尺,荆贵良量了量铁锅口说:“直径1.2米,这在我们村是最大的一口锅。家里人太多,俺家过春节杀一头猪都不够用,煮肉全靠这个大锅。”

  “都说俺家像个小公司,不管吃饭住宿,都像个集体单位。”说着,荆贵良领着记者看了楼上楼下。

  “一楼是客厅,我们吃饭就在这里,一般得摆两桌,要是逢年过节人聚齐了,摆三桌才能够坐下。”望着有四五十平方米的客厅,荆贵良说,他和小儿子住在一楼,其他几个儿子都住在二楼。

  “这是老大的房间,那是老四一家的……”在二楼,荆贵良指着几个房门紧挨的房间笑着说,“你瞅瞅,像城里那些公司的员工宿舍吧?”

  “我家有一辆客车,有挖掘机、铲车、拉土的汽车,那摩托车就不用说了,家里还雇了两个司机。”荆贵良说,“老大负责跑客运,三儿子在上海跑工程,老四和老五负责挖掘机、铲车。儿媳在家负责后勤,我在家没啥事,吸个烟,到处转转,给孩子们出个主意。很多人都说我们家像个公司,我是‘董事长’。“

  大家庭为啥不分家

  家庭的人力也是一种资源,整合好了,同样出效益。

  “为啥不分家?你得先听听我的经历。”荆贵良说,他毕业于兰州石油化工学院,在新郑当了30多年教师,1991年退休。虽然一直在学校教书,但荆贵良对经商颇感兴趣。因国家政策规定,不让国家在职人员办公司,他就把目光投向了几个儿子身上。

  1982年,荆贵良的大儿子荆玉兴娶了媳妇,但他们并没有像其他人家一样分家。

  老大媳妇来了没分,老二、老三、老四,一直到老五媳妇娶进家门,人口越来越多,但家依然没分。

  “五个指头还不一样长呢,何况弟兄们之间,几个孩子的为人处世都不一样,你要是把他们分开过,肯定有的混得好,有的混得差。五个指头握在一块打人,那肯定要比一个指头出去厉害。不都说人力资源整合吗?我看这家庭的人力也是一种资源,整合好了,同样出效益。”荆贵良说,“规模出效益啊,几个孩子挣的钱统一上缴,这钱多了就好办大事。”

  从1984年到1993年,荆贵良开始指挥儿子们搞装修,靠此赚的十几万元钱全部归家庭统一支配。这样,荆贵良家支配的资金远比一般农家多,进行一些小型投资也比一般农家容易。荆贵良说,不分家是他的主意,就是想着团结起来力量大,让几个儿子都能过上好日子。

  大家庭的治家之道

  关键是要让儿子、儿媳们觉得靠着这个大家有甜头、有奔头。

  “但要是孩子们想分,我也管不住啊。”荆贵良说,关键是要让儿子、儿媳们觉得靠着这个大家有甜头、有奔头,这样你让他分他也不会分。

  “咋避免孩子们为利益起矛盾?”面对记者的提问,荆贵良呵呵一笑,指着坐在旁边的老伴司喜凤说:“这你得问问我们家的‘财务总监’。”

  “净瞎说,我这个‘总监’有啥权,还不都得老荆说了算。”司喜凤说,她就是给孩子们发个小钱,1000元以上的都得经过老荆同意。他们家是收支两条线,不允许有小金库。大儿子跑客运一天一结账,挣的钱晚上回来后全部上缴,其他几个儿子挣的钱也要定期结账上缴。如果孩子们吸个烟、买个衣服等日常开销,需要钱时跟她说一声,只要要求合情合理,她都会给。

  “对儿子们要求严,但对儿媳们要好一点,将来全靠她们孝顺哩。”望着在一旁蒸馒头的四儿媳,荆贵良说。

  “你看俺爹,就是会说。”四儿媳扭过头笑着说。

  司喜凤说,不但儿媳们挣的钱不上缴,家里还会定时给她们发零花钱,逢农村有会,或者逢年过节,她就会给儿媳们发钱。“少的一二百,多的四五百。”司喜凤说,不管多少,不管对哪个儿媳都不会搞特殊化。

  “好赖事不说,妯娌兄弟们之间不传话,唯一说的就是如何把活干好。”荆贵良说,他经常给家人这样说,在家庭成员之间,传话最容易生闲气。

  在家庭成员之间不搞特殊化,谁做错了,该说啥说啥,在利益分配上绝对平等。

  “这就是我的治家之道,我觉得只要这两条坚持好了,就不会出现根本性矛盾。”荆贵良说。

  借钱借出幸福生活

  家里不但不存钱,还经常出去借钱,钱不是节省出来的,而是挣出来的。

  “我不但不存钱,还经常出去借钱,钱不是节省出来的,而是挣出来的。”荆贵良说,家里之所以有今天,就是靠借钱发展的。

  荆贵良说,当初,他指挥几个儿子干了十来年装修,赚了一些钱。从1993年开始,他发现附近的建筑行业发展很快,但一些大型建筑机械却相当缺乏,就购买建筑机械给一些包工头提供服务。

  1993年春天,荆贵良花7万多元买了一台推土机,“其中6万多元都是借的,有2万多元还是儿媳妇们从娘家借的。”荆贵良说,这就体现出了人多力量大,他给5个儿媳一说,儿媳们就回娘家借钱,没几天就把2万多元钱凑齐了。

  “1994年,我又买了一台推土机,25万元大都是借的。还有铲车、挖掘机等都是借钱买的。”荆贵良说,3年前,他看到新郑到郑州客运生意不错,就借16万元钱买了一辆中型客车跑客运。目前,靠着借的这些钱搞的项目,荆贵良全家一年净赚三四十万元,“只有挣到钱了,孩子才能跟着我过得红红火火,儿媳妇们都打发得舒舒坦坦,你说谁还愿意跟我提分家的事”。

  一家人热闹的晚餐

  十几盘菜摆上桌子,看到记者给他们照相,孩子们兴奋地大叫起来。

  前天下午,记者来到荆贵良家时,只有他和老伴及小孙女典典在家。下午6时,暮色四合,四儿媳下班后最早回到家中。“一轮5天,今天轮到我做饭。”四儿媳笑着走进厨房开始和面蒸馒头。

  “今晚蒸油卷,多炒几个好菜,你们可不能走。”司喜凤笑着对记者说。稍后,大儿媳妇,放学的孙子、孙女,几个儿子等陆续回到家中,刚才还稍显寂寞的大院顿时变得热闹起来。

  “说心里话,你想不想分家。”看到推门而进的老五,记者问他。

  “说实话,结婚前也想过分家,因为看年龄一般大的都是自立门户,独家小院过得也挺美气的。”老五挠挠头笑着说,“可结婚后就不想分了,我们一有小孩,一大家人都帮忙,看着大家都围着孩子忙活,觉得还是不分家好,孩子有人看啊。另外我和媳妇在家啥心都不用操,爹叫干啥就干啥,花钱也挺方便的,媳妇一次也没跟我提过分家的事。现在谁说分家,我还不愿意呢。”

  “我们这一大家子有23口人(二儿子因车祸去世,二儿媳仍住在家里),5天就吃一袋面,全家一年光生活费就得六七万。我有12个孙子、孙女,大孙子、大孙女都在上大学,4个上中专,一个上初中。这么多学生,今年开学光学费就交了3万多。”荆贵良自豪地说,“不管是哪个孩子,只要能考上学,我会尽力支持,有本事能读到研究生或博士,我也会支持到底。”

  “别说了,开饭了。”司喜凤吆喝着端上了大锅菜、青椒肉丝……十几盘菜依次摆上了两个桌子。

  看到记者给他们照相,孩子们高兴地站在椅子上摆起造型,兴奋地大叫起来。“看你们几个那样子,一会儿都不能消停。”望着打闹的孙子们,荆贵良掰了一块馒头放进嘴里,笑着嚼了起来。

  □记者温中豪文图

  一家人在共进晚餐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