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布什付出惨重代价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1日23:59 环球时报

  

布什付出惨重代价
11月8日,布什做出惊人宣布后,与拉姆斯菲尔德(左)和盖茨(右)离开白宫椭圆形办公室。布什政府11月8日发出中期选举败选后的“第一声惨叫”:发动伊拉克战争的核心人物拉姆斯菲尔德被迫走上“政坛绞刑架”,宣告辞职。这一消息迅速传出,全世界反应空前强烈。“这种感觉就像当头挨了一击。”白宫发言人斯诺说。而“从苏丹,到埃及,到伊拉克,阿拉伯人都在品尝共和党败北的快乐,尤其欢呼拉姆斯菲尔德终于下课”(“中东在线”语)。布什付出的代价甚至超出了人们的预料。他率领的共和党兵团丢了众议院,丢了参议院,连州长的人数都让民主党占了先,而现在,他又被迫“挥泪斩马谡”,接受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辞职。如此巨大的变化,令很多人一时感觉反应不过来。

  布什白宫送拉氏

  当地时间8日下午3点半,布什、拉姆斯菲尔德和前中央情报局局长罗伯特·盖茨三个人西装革履地出现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布什和拉氏尽量挂着笑,但这肯定是近6年来他俩最痛苦的一次共同面对公众。

  布什先是把盖茨狠夸了一通,以此说明他是国防部长的合适人选(详见本报本期第13版),并感谢拉氏同意在盖茨正式就职前留任。随后,布什把话题转到拉氏身上,颇有些动情地说:“唐(对拉氏的昵称)可以说是受命于美国危难之际!人们不会忘记,‘9·11’当天,他与救援人员一道把死难者从五角大楼的废墟里抱出来!历史将会铭记,在他领导下,我们的军队先后推翻了两个恐怖主义政权(指阿富汗和伊拉克),约5000万人由此获得解放,‘基地’组织头目扎卡维等付出了代价,针对美国人民的新的恐怖袭击被成功阻止!美国今天变得更加安全,世界也变得更加稳定。部长先生,人们将怀念您!祝愿您在今后的岁月里一路走好!”

  拉氏在感谢布什后,借用了丘吉尔那句“批评让我受益匪浅”的名言,并说:“我从来就没有缺少过这种体验!”他笑了一下说,“伊拉克战争是一场几乎没有人理解的战争,是一场人们备感陌生的战争。我坚信:随着时间的流逝,您(指布什)对这场战争作出的贡献将载入史册……”布什上去和他紧紧握手,并在他肩膀上重重地拍了拍。两个“难兄难弟”就此结束了长达近6年的政治合作。

  谁赶走了拉氏?

  拉姆斯菲尔德可以说是布什政府新保守主义和单边主义的化身。这位从摔跤手到“五角大楼军阀”的传奇人物拥有美国历史上最年轻和最老的国防部长的双重头衔(详见本报本期第13版)。他自负,也喜欢用武力解决问题。他常引用20世纪初芝加哥最著名黑手党首领艾尔·卡朋的言辞:“一句好话再加上一把枪,比单用一句好话有效得多!”

  布什对拉氏非常欣赏,两人的密切关系从一件小事上就能看出来。一次周末,布什和他的主要助手到戴维营度假,晚上在那里的小电影厅中看电影,拉氏恰巧和布什坐在一起。让布什的年轻助手们颇为吃惊的是,电影放到一半时,拉氏径自站了起来,回到自己的办公室里处理文件去了。“在布什政府内,恐怕只有他会这么做。”

  自负、好战的性格加上与总统的特殊关系,让拉氏在获得总统授权后开动美国的战争机器,先是扑向阿富汗,随后又杀向伊拉克。虽然塔利班政权和萨达姆政权不堪一击轰然倒地,但中东的“潘多拉盒子”却从此打开。为实施“先发制人”战略,拉氏在任上进行了美国50多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军力调整。结果却令他始料不及:美军在伊拉克伤亡惨重,迄今不得脱身;美军虐囚丑闻不断,美国的国际形象大打折扣……要求他下台的声音此起彼伏,以至于再有什么类似呼声,都几乎算不上是什么“新闻”。

  但布什对拉氏的支持显而易见。即便几天前美国各大军报联合发表社论要求拉氏下台,布什都嘴硬地强调拉氏的地位不可动摇,以至于美国军方很多人对拉氏此番突然下台颇感震惊。美国《时代》周刊以“拉姆斯菲尔德下台幕后:自大的危害”为题评论说,和当年他闪电上任一样,这一次他提前离任同样让人感到惊讶。“作为一个精明的商人、强硬的政客以及副总统切尼的师父,拉氏对于自鸣得意的五角大楼而言不失为上佳之选,但他还是提前下台了。”

  是拉氏自己要走,还是布什要他走?《纽约时报》说,目前还不得而知。但拉氏“自己主动请辞的可能性更大”。美联社说,伊战是拉氏近6年任期内最重要的答卷,但结果显然让选民失望。

  伊拉克战争改变了好几位美国高官的命运。因鸽派立场被边缘化的鲍威尔丢了“国务卿”的乌纱,虐囚丑闻掀翻了特尼特中情局长的宝座,支持伊战的新保守派势力博尔顿从副国务卿变成常驻联合国代表、沃尔福威茨从国防部副部长变成世界银行行长……这一次,终于轮到了伊战的政策执行者拉氏。

  世界反应空前强烈

  拉氏在美国国内乃至海外受到的关注,对于一名国防部长而言,是不同寻常的。美国的中期选举,也不再纯粹是美国自己的事情。

  看到共和党失利、拉氏下台,阿拉伯人大多拍手称快,相关消息几乎占据了阿拉伯各大媒体的头条,很多电视台都开设了专题节目,并以直播的形式进行报道。一些媒体的字里行间洋溢着“早该如此”和“理应如此”的感觉。

  俄罗斯《新闻时报》分析认为,考虑到民主党对俄罗斯所持的强硬态度,美国中期选举的结果将给俄美关系带来不良影响。俄著名战略学家尼科诺夫认为,布什让拉氏辞职正表明布什承认了自己对伊拉克政策的失败。“为了能在2008年美国总统大选前拯救自己,布什不得不这么做。”

  美国的一些盟国则心态复杂。英国媒体评论说,让颇受争议的防长离职显然是变革的第一步。然而人们不能因为没有了这位可以和“不受欢迎的伊战”画等号的“不受欢迎的防长”,就期待着巨大的变革。欧洲很多媒体认为,“没人会为拉氏的离开伤心”。瑞士《新苏黎世报》认为,拉氏已成为来自民主党压力的第一个牺牲者。德国《图片报》则指出,共和党这次落败,将被美国的敌人当成伟大的成功。

  日本朝日电视台等大部分媒体认为,拉氏下台动作非常快,表明布什政权认识到了败选问题的深刻。富士电视台的评论员担心,过去由于小泉和布什之间的个人关系,日本只要看布什一个人的决策就可以了,而现在要看民主党的对日政策,“但日本对此似乎还没有任何准备和经验”。

  韩国好像也没把美国的中期选举当作“别人的事”,大小媒体时刻关注选举进程和结果。韩国联合通讯社认为,民主党大胜后,专门负责朝鲜半岛和东北亚问题的参院外交委员会主席和众院国际关系委员会主席,可能分别由主张美朝直接谈判的约瑟夫·拜登和汤姆·兰托斯出任。这将给布什政府的对朝政策带来不小的影响。韩国《朝鲜日报》说,朝鲜可能在期待2008年美国总统选举时民主党人当选,因此,朝鲜可能在形式上参加六方会谈,实际上采取“忍耐两年战略”。

  布什着手收拾残局

  英国评论家赫穆斯写道,大多数美国选民选择和布什政府“离婚”虽然不能让布什提前下台,但使得“他在未来两年中不得不把‘对不起’时常挂在嘴边,才能活得缓和些”。的确,布什不得不出面收拾残局,8日早上就给即将成为美国第三号人物的民主党人佩洛西打祝贺电话。此外,他还发表讲话,对共和党的失利承担“大部分责任”。

  布什、切尼和拉氏被认为是美国政坛上的“铁三角”,此时一角坍塌,犹如布什的一只臂膀被砍掉,今后布什还要面对国会两院的“围追堵截”,日子不会好过。德国《南德意志报》说,布什必须决定在最后两年里怎样花他剩下的政治资本。不过,有美国媒体认为,布什接下来能做的并不多。▲

本报美国、德国、俄罗斯、埃及、日本、韩国特派特约记者 赵帅 尚未迟 青木 马剑 黄培昭 孙秀萍 詹德斌 本报记者 张楠伊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