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摄影家魏德忠十年青春见证红旗渠诞生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2日02:15 大河网-河南商报

  

摄影家魏德忠十年青春见证红旗渠诞生

  

摄影家魏德忠十年青春见证红旗渠诞生

  

摄影家魏德忠十年青春见证红旗渠诞生

  

摄影家魏德忠十年青春见证红旗渠诞生

  

摄影家魏德忠十年青春见证红旗渠诞生
河南省摄影家协会名誉主席魏德忠一生多次为伟人拍照,当他听说本报举行“影像河南·影响中国”的活动后,老人精挑细选出的却是当年林县人战天斗地建设红旗渠的一组照片。

  “给伟人拍照机会难得,但毕竟我拍过,别人也拍过。而红旗渠,是我独家记录它的诞生的。为此,我花去了10年的青春。”魏德忠说,这组照片是在采访者与被采访者的互相感动中完成的。

  悬空“愚公”让他停下脚步

  1960年2月,刚过了正月十五,时任《河南日报》摄影记者的魏德忠与几位同事到各地采访山区建设成就。

  走到山西、河南、河北三省交界的林县(现在的林州市)河口村,就有“锵锵”的凿石声传入众人耳中,此起彼伏。时任林县县委书记的杨贵说,这是他们刚开工修建的“引漳入林”工程。林县缺水,林县人民要用自己的双手“重新安排林县河山”。

  “那时候在林县,一盆洗脸水,总是我们客人先用,然后家里老人洗完孩子洗,最后大人洗过了,再端去喂猪。”魏德忠说,1958年前,林县人民打旱井、挖山泉,也搞过很多工程。但1959年的大旱,仍让全县颗粒无收。

  真能把水引进来可是件大好事,但咋让山下的水流到山上来呢?大家来到了工地,举目一望,10多个民工正腰系绳索,悬挂在半山腰,在深邃的山谷上晃荡着,一锤一钎地在峭壁上凿石打洞。

  “这不就是当代的愚公、大禹、鲁班吗?”魏德忠说,当时那气势恢宏的场面,令人感动。红旗渠的修建工程像磁石一样吸引了他。他一口气爬到山腰,拍下了第一组民工“悬空打炮眼”的照片。

  当天,魏德忠提出要单独留在这里继续采访。而这一留,就是一个月;这一拍,就是10年。

  与民工一样吃糠住山洞

  工地上没有饭店,没有招待所。记者采访,要与民工同吃同住。

  “当时,吃的是柿子与小米壳一起磨成的糠,住的是山洞。”魏德忠说,这种生活跟城里没法比,但跟当地群众“早晨汤,中午糠,晚上稀饭照月亮”的苦日子相比,已经很受优待了。

  “他们每天只有半斤粮食,大家都吃不饱。既没有工分,又没有奖金,可大家都自觉自愿地去拼搏,去奋斗。”

  魏德忠说,一天晚上收工,他见到民工任羊成,一个每天在崇山峻岭中悬荡着打炮眼的人。当时,任羊成全身棉衣被野枣刺扎得雪白一片,像鸡啄过一样。从他脱下的棉衣上,拣出了几百个枣刺。敲敲他的肚皮,竟然可以咚咚作响,“那都是麻绳磨出的老茧啊。”

  “糠菜民工能吃,我为什么不能?山洞民工能住,我为什么不可以?民工可以悬绳工作,我为什么不能腰系绳索在悬崖间拍照呢?”被群众感动了的魏德忠,铁了心要把这感人的场面记录下来。

  那时候,从郑州到工地,要先坐火车到安阳,再转公共汽车到林县,最后换乘牛车、马车或者拖拉机赶到工地,路上一般都得两三天。

  但从此,每逢红旗渠大小工程开工,工地上都能看到魏德忠背着相机的身影。少则一周,多则一个月,他跟民工同吃同住,捕捉他们生活的瞬间。“深入生活,才能拍出好图片。”魏德忠认为,把这些感动自己的瞬间用镜头固定下来是自己的使命。

  通水那天他像林县人一样兴奋

  当时,报社规定,摄影记者每发表2张图片,可以领1卷胶卷,而1卷胶卷可以照12张照片。

  “这点儿胶卷根本不够。看到好画面,就想拍。可一会儿别的场面比刚才的更好,就想继续拍。”魏德忠说,当时他拍红旗渠几乎进入一种痴狂的状态,根本顾不得什么拍摄成本。报社发的胶卷不够,就自费再买,看到的就想用相机记录下来,“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啊。”

  1965年,红旗渠总干渠顺利建成。4月5日,林县在红旗渠分水岭举行了隆重的通水典礼。成千上万的群众,从四面八方赶来。走不动路的老人,就让儿女们推着独轮车,把他们送到渠前。

  “当时,我站在主席台上。看着下边黑压压的人头,看着漳河水终于按照人的意志,流入林县,实现了林县人民多年梦寐以求的愿望,我像林县人一样兴奋。”魏德忠说,拍了10年,红旗渠注定一生铭刻在他的心上。

  回想当摄影记者的日子,魏德忠表示,我这一生,能有幸用镜头记录林县人不屈不挠修建红旗渠的流金岁月,此生无怨无悔。(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为魏德忠提供)

  ■本报记者肖海丽

  巾帼不让须眉,修建红旗渠的铁姑娘。

  乡亲们的期盼

  待到甘甜渠水来,她在山上笑。

  通水典礼上,滔滔红旗渠渠水不停地流淌,吟唱着一曲林县人民不怕牺牲、无私奉献的赞歌。

  通水典礼上的沸腾场面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