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本土动漫为何融资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2日05:10 四川在线-四川日报

  ■本报记者颜婧王向华实习生刘华

  “95%的本土动漫公司或工作室都在等待破茧成蝶。为融资难所困扰,已成为制约动漫创意向产业转化的一大瓶颈。”成都市动漫协会一位行家的话,道出了当前本土动漫公司面临的困窘。

  外围投资商希望立竿见影

  成都市第二工作室目前正在独立制作的52集动漫作品《北京的传说》,10年前在广电总局立项时,总局的相关人士认为“民族风格鲜明,很有可能开拓国外市场”。然而,这个项目却因为找不到投资者,已经被“养”了10年。

  “10年来,我们一直用为外地产品加工所得报酬的一部分来制作这个作品。”谈起《北京的传说》,工作室负责人赵刚11月9日告诉记者,这个作品出了样片后,就有集团主动抛来绣球,愿意为该项目投资1200万元。但谈到成本回收周期时,对方要求第二年即要收回全部成本,并要次年赢利。“但我估计,至少要3年时间才有回报。”对方对动画市场的运作规律显然缺乏足够耐心,一听难以“立竿见影”,马上打起了“退堂鼓”。

  后来,赵刚和他的团队带着《北京的传说》又走了几家公司,无法逾越的难关就一个:资金回收周期达不成一致。业内人员分析说:“投资商最关心的问题是什么时候赚钱、能赚多少钱,少有人愿意在这个高风险的投资领域轻易冒险。”

  内在动漫公司实力还弱

  目前,我省大部分动漫公司实力还偏弱,创作人员达30人以上的本土原创动漫公司仅3家,且只有两个项目在国家广电总局官方网站备案。业内用广告主业养动漫副业的公司居多。成都博雅广告制作公司的负责人分析道,最难办的问题便是让“动漫作品的风格与投资商的眼光达成一致。”目前,该公司致力于以动物为卡通形象的动画片制作和开发,样片拿给投资商,根本无法得到对方的信任,“很多创意就这样闲置下来。”但他也承认,本土动漫公司从总体上看实力还很弱。“有创意,但不突出”,也是让有钱的公司不肯投钱的原因。

  自救低成本运作长期积累

  刚刚起步的省内动漫,只好选择低成本运作的道路。成都市第二工作室长达522集的动漫作品《小一一》,在成功争取到投资者之后,依然不愿放弃低成本运作的方式,目前已制作完成近100集。“低成本运作是缓解资金缺乏问题的必然选择,我们也希望,尽可能让投资商减低风险,以此来增强投资者的信心。”目前,该工作室还有《猫猫历险记》和《三星堆》等两组具有四川文化特色的动漫创意,但都处于闲置阶段。赵刚表示,“一旦《小一一》形成了影响,自身的制作积累了经验,投资者的信心就会激活。”

  除了低成本运作,“在制作样片时,风格可以多样化一点,以便吸引不同口味的投资商。”成都市动漫协会一位行家认为,有成熟构思的本土公司,也可尝试主动与国外的投资公司联系,因为他们在市场运作方面更成熟,对动漫产品的市场预测也更专业。如果打通这条路径,由“想”到“做”的路程便会缩短很多。

  个案《支格阿鲁》期待“蝶变”

  “《支格阿鲁》还原了彝族一个史诗般的神话故事,专家论证后,认为是搞动漫片的好本子。”日前,西南民族大学副校长沙马拉毅,热情地向四川聚星文化产业公司杨总推介。

  支格阿鲁是彝族古代英雄,他的故事广为流传。去年底,《支格阿鲁》由西南民大一研究生开始创作,目前已经完稿。按照本子的长度,预计可以拍20集,每集8分钟。沙马拉毅告诉记者,如果这么好的题材拍不成动漫片,确实太可惜。“民族民间的特色作品很有竞争力。”

  杨总坦承,关注动漫已有相当一段时间,但还没有找到一见就心动的好本子。目前每年全国拍的电视片不下3000部,而动漫片却不足10部;全国有3亿青少年,市场非常大。但国产动漫总体制作水平比国外落后,也缺少成功的市场形象,这使得投资商特别谨慎。杨总透露,尽管他对《支格阿鲁》的创意有些心动,但还要先进行长期的市场调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