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古今传奇过镇远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2日07:59 四川在线-天府早报

  ■文/图/刘乾坤

  镇远是贵州东南的著名小镇,在这弹丸之地,奇迹般地收藏了中国上下五千年古老文化,让人惊诧,甚至有些恍惚……

  绝世的建筑群

  镇远所在的位置是水陆交通的要冲,自古有"黔东门户"、"湘黔咽喉"之称,是西南大通道上的重要驿站,也是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路径,连通中原、西南,远达缅甸、印度。在镇远的祝圣桥上,当年曾行走过产自缅甸的大象,这些大象是缅甸向中国朝贡的贡品。武功盛

  极一时的元朝兵戈所指,缅甸被纳

  入元朝的藩国,每年进贡的贡品中

  便有大象,这一朝贡就是数百年,

  直到清朝末年才因为清朝的式微

  而停止。

  自古以来的驿站有水驿、陆驿和水马驿三种,镇远便是水马驿中的大镇,由西往东的客商在镇远登舟远行,入沅江过洞庭而远涉东南沿海,而由东溯流而上的客商到达镇远便弃舟登车,开始在山峦相连的陆路中颠簸穿行。密集的货物交易让镇远逐渐成为"西南一大都会",成就了五方杂处文化相间的商业要津,成就了四洞、八阁、八寺、八祠、九庙、码头、会馆荟萃的人文镇远。

  繁华与沧桑的往昔岁月,都在舞阳河记忆之中。沿河而行,踏着古城闪着细微亮光的石板路,可以打开一个个记忆之门,这是今天来此采风、旅行、度假的重要原因。

  中午时分再度来到祝圣桥畔,两岸又插起了很多鱼竿。老杨今天已是第十一次抛竿了,但没有收获到一片鱼鳞,他说,这条河里的鱼太少了。

  老杨家的门正对着中和山,山下是一排依山而建的附崖建筑群,建筑装饰都极为精美,那便是在建筑界极有影响的青龙洞古建筑群。这个建筑群主要由祝圣桥、中元洞、紫阳洞、青龙洞、万寿宫、香炉岩、东山寺和令公庙组成。

  祝圣桥是一座七孔石桥,横跨舞阳河,桥上建有亭子,人们多在这里纳凉、垂钓,桥的东面是紧紧相连的一排古建筑,桥的正对面便是藏经楼,藏经楼下是大雄宝殿,大殿的一侧有中元洞,原来是张三丰修道的地方。随着他云游四方的空隙,佛教来这里弘扬佛法,也就建了大雄宝殿。这是一个佛道共存的地方,当地人称之为"卧佛醉仙"。

  而作为建筑主体名称且居中的青龙洞,是道家的地盘。有吕祖殿供着吕洞宾,有观音殿供着观音,不过吕祖殿比观音殿高两层。在观音殿的上方有凌霄殿,是玉皇大帝的居所,他居高而濒临碧水,似有"佛高一尺,道高一丈"的意趣。

  供奉朱熹的紫阳书院也在一个吉祥的日子在中元山下破土动工,与之相伴的还有供奉孔子的圣人殿。镇远的人自然也不会放弃通过科举入仕,这里也遗有考棚。丰厚的文化底韵自然历代有人才济世,镇远出过福建知县林品南、云贵总督谭钧培、抗法将领苏元春和"邱贡洛夫"周达文等知名人士。

  行走在这些古建筑群中,不由得对古代工匠的巧思奇技发出由衷的赞叹,方寸之地依山而建如此之多的古建筑群,这是古代建筑史上的大手笔,所有的建筑与山崖合为一体,构思精妙,布局灵动飘逸且风格多样,世所罕见。

  千百年来的历史变迁,儒道佛文化在潜移默化中都影响了居于少数民族腹地的镇远,从建筑形制到语言到服饰到生活习性,镇远显出其多元文化并存的和谐状态。

  迷宫一般的老巷子

  老巷子是镇远古城的腹心,静寂的石板路一下子将人带回到数百年前的镇远,这些高大的院墙与垂花门显示着古老的历史与精湛的工艺,这里的巷子转弯抹角,所有的大门都斜着开启,似乎是请风水先生看过风水的缘故,高大的门框是石材所砌,大门的横额上大多写有大字,如杨家大院写着"清白家声",傅家大院写着"封唐召泽",显得极为气派。

  当我迈进傅家大院时,发现这里竟保存得如此完好。大院坐北朝南,一进两院,进门的大院里放着石水缸,朝南的墙上有碎瓷片镶的一个"福"字,靠西的墙上有曲尺形的木廊,木廊上可以俯瞰镇远城,虽是正午时分,木廊上却是凉风习习,登高望远有层云荡胸之感。

  回头的瞬间我看到一位慈祥的老人,她站在正房大门处,想必是主人吧,我上前向她问好,她请我进屋,满屋的明清家具让我大为惊讶,许多家具没有见过,如旧时的梳妆柜、琴凳。老人说她姓杨,80多岁了,嫁到傅家来快70年了。

  这傅家原是江西人,最初是靠一副货郎担起家,勤劳节俭,生意逐渐扩大,做起了桐油生意,这生意是湘西及贵州的主要生意。傅家先祖靠着交通便捷的水陆驿道将生意越做越大,后来开了裕盛老行,是当年复兴巷的一个极大的堆栈,家财万贯,便修了这座富丽的大院。

  我问老人,住在这么高的地方方便吗?水从哪里来?杨婆婆说习惯了也就方便了,这里清静,空气又好,搬到城里去才不方便。水很方便,这上面有很多泉水和井水,她指着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说,都有。

  没曾想这里的水井还有名,枇杷井、四方井、猪槽井等。猪槽井形如猪槽,水从石窦中流出来,这口井与枇杷井、四方井相连,传说井中有龙。

  掬了一捧清冽的井水,入口甘甜,是上好的矿泉水。

  东方战神

  穿过迷宫般的老巷子,终于见到那条著名的古道,四官殿威严的立于山崖,四周树木葱茏,是观看镇远全景的好地方。

  估计镇远供奉战神是中国之最了,作为一个以和为贵、以儒家修身养性为行为准则的东方大国,历来崇文不崇武,不喜战乱,为什么会供奉战神呢?

  这与中原控制黔地有关,自秦汉一统边陲之后,历朝历代都将镇远作为重要的军事城堡,几次平定云南起事都是从这里进军,供奉战神是祈望战神佑护镇远平安,也是为将士祈祷凯旋。这里供奉的战神是战国的四位名将:白起、王翦、廉颇和李牧。有了这四位战神在北津关的守护,人们可以安居乐业,幸福地生活。

  战神居于中,左边有日月神,右边有财神,在镇远的风俗中,每年农历三月十五,各码头的船夫脚夫都要来此祭祀财神,农历九月十九,全城的军民都要来拜日月神、战神和财神。

  祭祀财神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代,一些卫所官兵的子弟开始经商,加上越来越多的客商聚集于此,人们对于财富的追求也就显现出来了,逐渐发达的商人开始筹划为财神塑像,最后选定了既是战神又是财神的赵公明。赵公明是仙界的五方神,主管巡察五方、提点九州,被封为神霄元帅,民间称为"龙虎玄坛赵公元帅"。这位赵公元帅是个武财神,不但能消灾,而且能教人买卖让人发财,在明代商业经济迅速发展的前景下,自然成为了镇远所有商人的保护神。在镇远,通常就是拜了战神拜财神。不过,战神、日月神和财神共处一庙实为不多见。

  在这里守护的一位中年人姓田,他每天往返于镇远城与四官殿之间,收点门票卖点饮料,然后为这里的神灵添点灯油,兼作殿里的卫生。他指着新修的关楼说,这就是原来的北津关,我一看有太多当代痕迹,便准备返回。我正要沿原路返回,老田说,你不去看苗疆长城?我便穿过北津关的门洞向山上走去,府城城垣建在高高的锦屏山上,是陆路的要塞,这条城垣是南长城的一段,直接连着湖南的凤凰,作为战争商贸的见证者,这段长城兼作了守护、镇压苗疆起义与收税的多种功能。

  南长城在险峻的山岭上顽强地延伸,山下的镇远城如同被呵护的婴儿极为安详,我从南长城(当地人称作的苗疆长城)上拾级而上,想象着当年的车水马龙!但是不要忘了,这些花岗岩组成的屏障曾见证过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那就是清朝咸丰年间的张秀眉起义。

  屏障的功过是非

  镇远城的修建是始于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其目的是为了巩固云南边防。南长城的修建也是明朝年间的事,其目的是为了控制"苗疆",这样,湘黔边境上拔起无数的堡哨和蜿蜒的石墙,长达150余公里,镇远的府城垣便是重要的一段。这一段长城见证过无数的腥风血雨,最为惨烈的一次是以张秀眉为首的苗族起义。

  咸丰初年,湘黔苗疆相继遭遇水灾、旱灾和虫灾,民不聊生,而官府却是"提甲追征,狱为之满"。咸丰五年(公元1855年),苗疆再度遭灾,台拱南界高坡数千苗民因为请求清王朝减轻苛捐杂税被镇压,无法生存的苗民冲入台拱城内,杀死了黄平州知州,与清政府谈判,要求退还被强抢豪夺的土地房产,而这时,清政府带来的不是和谈书,而是着装整齐的军队。而对如此情形,身经百战的张秀眉与包大度等人用刻木、鸡毛、火炭向各地苗寨传令起义,他被推举为元帅,开始对抗清政府的血腥镇压。

  张秀眉率领起义军转战于贵州东南各地,在台拱地区建立了苗族政权,开始与清军打持久战,让清政府在贵州的腐败统治风雨飘摇。而且其他地方的起义军也开始打击清政府,这样的情形下,张秀眉得到各地义军的响应与支持,他的地盘越来越宽,相应的管理制度也开始出现,有管理军队的将军等各级武官,也有分管地方政务的地方文官。农民有了田地房产,以台拱为中心的千里苗疆出现了歌舞升平的局面。

  1864年,随着太平天国起义的失败,清政府有了更多的兵力来镇压张秀眉及其它起义的苗族军队,及各地起义先后被镇压,清政府便集中兵力镇压张秀眉领导的苗族义军。在抗击清军的追剿过程中,张秀眉的军队让清军胆寒,仅施秉一战就杀敌二万余人,以至于双方在交战中几乎不留俘虏,双方参战将士都是血战到底,以至于其后的战斗越来越惨烈。随着清军从各地调来越来越多的援军,张秀眉的义军渐渐不支,施洞、凯里、台拱相继失守,最后在雷公山打游击战。1872年,张秀眉,包大度率领义军战士殊死奋战,终因寡不敌众被俘,就义于长沙。

  2000年4月18日,张秀眉的家乡台江为他树立了一座塑像,以纪念这位苗族英雄。

  如果,张秀眉的义军攻下了悬幡岭这道固苦金汤的关隘,其后的军事是否有一百八十度的转变呢?历史没有给我们机会看到这一切,历史留给我们的是深刻的教训。如果没有横征暴敛,如果是一种多民族共存共荣的和谐状态,那些长城会存在吗?也许是怒放的鲜花与翻飞的蜂蝶,那些岭畔河畔是爱情的歌谣……

  今天,镇远在舞阳河边的码头生意依然繁忙。摆渡的船老大忙碌的身影中,依然呈现着快活与欢乐。夕阳西下,你看见逐渐远逝的归舟,会让你想起沈从文笔下的那些水手,以及水乡的宁静,在飘散的炊烟中,会摇曳出旅人点点的乡愁……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