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让一种力量引领我们前进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2日08:22 红网-湖南日报

  

让一种力量引领我们前进

  长沙动漫艺术发展成为湖南文化新的增长极。

  

让一种力量引领我们前进

  金鹰节成为湖南文化的亮点。

  

让一种力量引领我们前进

  衡阳市代表团的代表在进行讨论。

  

让一种力量引领我们前进

  我省近年推出了众多的优秀剧目。图为花鼓戏《老表轶事》演出场景。 本报记者 刘尚文 张目 摄

  本报记者 奉清清 苏莉

  富民强省,既取决于经济实力,又取决于文化实力。湖南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文化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大力发展先进文化,就是要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加快推进区域特有的文化资源综合开发,努力把湖南建设成为社会文明程度高、文化事业和产业走在前列、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文化强省。———摘自张春贤同志在省第九次党代会上的报告

   题记

  文化,根植在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灵魂深处。先进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先进文化,是凝聚力、贡献力、影响力;先进文化,是引领整个人类不断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富民强省,既取决于经济实力,又取决于文化实力。”省第九次党代会报告提出———大力发展先进文化,建设文化强省。“这是第一次将先进文化建设提到一个如此重要的位置。”代表们注意到了省委对于文化建设的重视。在具有深厚湖湘文化底蕴的三湘大地,文化的力量,再一次凸现出来。

  “大力加强和谐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实施科教兴湘和人才强省战略;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一张湖南省先进文化发展的蓝图在代表们眼前徐徐展开。

  ■凝聚力:做好和谐文章

  和谐,和谐文化,和谐社会。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蓝图;省第九次党代会报告强调,大力加强和谐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这,令党代表们如沐春风,如饮甘露。说和谐,谈和谐文化,畅想和谐社会,代表们谈论得最多的,就是建设先进文化,做好和谐文章,用文化的力量,塑造一个个大写的“人”。

  “先进文化是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撑。和谐文化是先进文化的重要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和谐文化的内核。”省社科联副主席周发源代表说,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小到一个人、一个企业,大到一个地区、一个国家,谈到和谐社会建设,都离不开和谐文化。而和谐文化建设的根本,是努力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什么是和谐文化的内核﹖周发源显然研究很深: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通过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使个体的、集体的价值选择、价值认同与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相一致、相协调,这样才能够为和谐社会、和谐文化的建设打牢共同的价值观基础。周发源代表说:“湖湘文化瑰丽灿烂,传统悠久。我们建设先进文化、和谐文化,当务之急就是要传承湖湘文化传统,激发敢为人先的气魄,焕发勇于挑战勇于创新的精神,使全省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奋发进取的精神状态,不断焕发创业、创新、创优的巨大激情。”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如同人的灵魂。“无羞恶之心,非人也。”几千年之前,思想家孟子就曾经发出过这样的感叹。人失去灵魂将会怎样﹖来自衡阳特变电工的种衍民代表对此深有感触。“企业改制之初,员工打架、旷工成了经常发生的事,评上先进有时反倒被耻笑,甚至把车间当成公共厕所的恶劣行为都有发生。已经到了是非不分,荣辱不分的地步。”道德滑坡、人心涣散,企业的凝聚力无从谈起,令种衍民痛心疾首。他意识到,企业发展最关键的是人。只有把这个“人”字写好了,企业才能发展起来。作为总经理,种衍民亲自抓企业文化。通过几年努力,一种“有远见、善学习、能战斗、可信赖”的企业文化在特变电工形成、生根,焕发出再创造的活力。“重塑企业文化,成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第一步。”

  翻开省第九次党代会代表名册,一个熟悉的名字跳入眼帘———赵明健。英雄的事迹曾经让无数人深受感动和教育。但回忆起当初那惊险的情景,赵明健无怨无悔。党代会报告提出,提高全省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改善社会风气,在全社会形成团结互助、宽容友爱、共同前进的良好社会氛围和人际关系。这让他对未来充满了憧憬。“这是大道理,但不是空话。我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现实生活中,都要和人发生这样那样的联系。只要我们在生活中时刻想着什么是光荣什么是耻辱,多为他人着想,人与人之间就会和谐相处,社会就会风清气正,生活就会无比美好。”

  团省委书记吴奇修代表谈到,最近一年时间,团省委组织对省内21所高校、30多所中小学进行了专题调研。结果,让人忧虑:86%的青少年承认热衷于欧、美影片与韩国电视剧,而不喜欢看国产影视作品;83%的学生认为西方时尚代表着文化潮流;近90%的学生不知道父母的生日;75%的学生存在心理自闭、焦虑、空虚等问题;63%的大学生把收入作为毕业找工作的主要条件……“青少年作为最开放最活跃最少保守思想的群体,是各种文化思潮积极的参与者、追随者、传播者和实践者。由于他们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阶段,可塑性极强”。吴奇修说,“正因如此,引领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十分迫切和重要。”

  如何在青少年一代中树立先进的核心价值观,吴奇修代表言辞恳切:增强民族文化安全意识,建立民族文化安全保障体系。当前要特别注意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教育的新阵地;营造弘扬先进文化的社会环境;构建弘扬先进文化的实践载体,大力加强青少年文化阵地建设。“青年是人类文明生生不息的传承者”,吴奇修说,“一个国家,物质技术落后,一打就垮;精神颓废、文化没落,则不打自垮。要把青年塑造成自己文化的代表,实现文化传统的传承与民族精神的再造。”

  ■贡献力:实现软实力的硬目标

  “科技进步贡献力达到55%以上”———省第九次党代会报告明确提出了今后五年奋斗的这一目标。

  贡献力55%,表明科技———这种文化软实力在经济建设中不容忽视的地位。

  贡献力55%,是富民强省对科学技术这个软实力提出的硬指标。

  科教与人才,无疑是实现贡献力55%的依靠和希望。

  实行科教兴湘,优先发展科技和教育,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科学文化素质,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智力支撑,因而成了实现贡献力55%的必由之路。实行科教兴湘,无疑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题中应有之义。这,成了与会代表们的共识。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湖南有的是人才,缺的也是人才。”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航空动力机械研究所总设计师尹泽勇代表说起人才这个“第一资源”,可谓喜忧参半:湖南文化底蕴深厚,自古人才辈出。改革开放以来,湖南不断加大对科技人才资源的开发力度,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人才队伍建设措施,科技人才队伍迅猛发展。目前已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79万人,居全国第7位。“这是湖南未来5年实现科技贡献力55%的重要保证。”但是,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快,人才竞争日趋激烈,人才流动日益频繁,人才向优势行业企业集聚的“洼地效应”越来越明显。我们如果没有有效的措施和手段去留住人才、壮大人才队伍,55%的贡献力将有可能成为一个“画饼”。人才怎么留?人才队伍怎样壮大?尹泽勇侃侃而谈:“既要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扩大人才总量,优化人才结构;又要加大引进高层次人才力度,并制订更加优惠的政策,创造更加优厚的条件,让他们进得来留得住;还要搭建平台,营造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充分施展才能的良好环境,把人力资源和智力资源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高校的职能,决定它应该成为富民强省的坚强阵地。”体会张春贤同志的报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学校长,中国科协副主席黄伯云代表和湖南科技大学校长肖国安代表的感受可谓“英雄所见略同”。高等院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智能,这种属性决定了高校在实现两个转变中要发挥积极作用。肖国安认为,一个国家、一个政党、一个民族能否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关键在人才,在于拥有人才数量的多少和质量的高低。而人才培养的关键在教育。他说,在知识经济时代,高素质的人才培养主要靠高等教育。我们在贯彻“普及和巩固义务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的总体要求时,一定要把高校做强做大,立足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代表们还谈到,高校的作用,不仅在于教育和培养人才,还要在科研、开发、生产中起重要作用,担当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方面军。从发达国家发展高科技的历史来看,许多带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科技突破都是依托高等学校取得的。迄今为止,影响人类生活方式的重大科研成果70%诞生于高等学校。我国60%的科技人才聚集在高校,50%以上的科研成果也来源于高校。黄伯云认为,高校在发挥好教育功能的同时,还要发挥各类人才集聚、科研成果丰富的优势,做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促进者、参与者,走学、研、产一体化之路。美国著名的斯坦福大学,催生了著名的“硅谷”的事实,生动地说明,高校把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是大有可为的!我们必须有责任心,紧迫感。

  要达到55%的目标,建设创新型湖南,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必须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走具有湖南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对此,印遇龙、种衍民等科技界、企业界的代表众口一词:建立和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立和完善多元化、多渠道、高效益的科技投入体系,强化公共科技服务平台建设;制订更加优惠的政策措施,鼓励自主创新和引进消化再创新相结合,支持科技工作者创业,鼓励企业科研,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实现科技产业化和产业科技化,达到科技进步、创新跨越。

  ■影响力:用国际视野谋划文化产业

  100多年以前,一个叫魏源的湖南人向世界打开了双眼,成为“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100多年后,文化事业把湖南推向了世界,“让世界睁眼看湖南”。“电视现象”,“出版现象”,“超女”,“蓝猫”……以令人眼花缭乱的姿态向世界展示出一个属于湖南的奇迹:湖南文化产业在迅速崛起

  因此,在省第九次党代表大会上,用国际视野谋划文化产业,借助文化的舞台展示湖南形象,成了代表们热议的话题之一。

  有关资料显示,近几年来,湖南的文化产业进入发展快车道,文化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力正在不断提高。到2005年,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已达271.08亿元。在一片叫好声中,省社科联副主席周发源代表却对这种文化现象进行了“冷思考”。他直言不讳地提出:我省文化事业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与全国先进省市相比,仍存在整体实力不强,发展趋势不够稳,增长速度不够快等问题。去年我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4.2%,而西部的云南已经达到5.3%。前不久,省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提出,要努力使湖南的文化产业成为全国最活跃、最具竞争力、最具国际化风格、最具湖湘文化底蕴的特色产业,到“十一五”末,力争使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过600亿元,占GDP的7%左右。“以国际视野来谋划和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积极探索新的文化产业发展机制,对外创品牌树形象抓效益,对内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多层次、多样性的文化需求,我们还有很多的事情要做。”

  省文化厅厅长金则恭代表认为,做大做强文化产业,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以国际视野谋划和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既是这次党代会提出的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向,也是我省文化产业当前最大的实际。他认为,用国际视野谋划湖南文化产业,打造湖南文化产业发展的“航空母舰”,重点是抓好文化集团建设,把文化产业的发展融入到全国和全球的发展格局中。特别要在“引进来”的同时,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紧紧抓住全球文化市场不断扩大的重大机遇,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代表们认为,用国际视野谋划湖南文化产业,打造湖南文化产业发展的“航空母舰”,必须大胆革除制约文化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强化政府文化管理和服务职能;构建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形成以民族文化为主体、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文化开放格局,进一步提升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相对于文化产业的异军突起、大放华彩,我省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发展显得有些默默无闻。这种现象,同样为代表们所关注。湘潭市图书馆馆长李翠平代表告诉记者,湘潭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发展,今年专门为图书馆追加了50多万元的财政预算。但是,她也不无忧虑地说,“这对于一个完全公益性质的图书馆来说仍然显得有些捉襟见肘。”她希望能将图书馆纳入公务员管理体系,并将这一点写入《图书馆法》,这样才能真正保证图书馆的正常发展,保证图书馆更好地为广大市民服务。

  打造湖南文化产业发展的“航空母舰”,更不能忘记普通老百姓。胡忠雄、贺修铭、李建斌、彭香英等代表认为,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更艰巨的任务在农村。在我省6700万人口中,农村人口占了70%。与此不相适应的是,农村文化建设的基础却极其薄弱。“农村文化设施缺乏,农民文化生活单调,一些不健康的、腐朽的文化趁机入侵农村。”因此,他们大声疾呼:采取措施,让先进文化占领农村阵地。代表们还纷纷提出建议:在农村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宣传先进文化;加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扩大农村基层服务点;加大农村基础文化设施的投入;挖掘、保护农村传统文化资源;重视鼓励和支持发展多种形式的民办文化。

  湖湘文化,底蕴深厚,源远流长。在富民强省的征程中,它必将焕发出蓬勃生机,成为巨大的精神力量,引领我们不断前进!采访中,记者对此充满了信心。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