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医药"断档"何时休(管若愚)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2日09:40 东方网

  近日,一名精神疾病患者家属钟先生焦急地反映:抗精神失常药已"断档"一月。相对于钟先生的焦急不已,生产厂家却轻描淡写地告知:生产原料用完。人食五谷杂粮,生病吃药难免。药品长久持续的供应与大众的身体健康息息相关,一旦“断档”,不仅可能耽误治疗最佳时期,导致病情恶化;同时对于一些长期靠药物维持的病患来说,等于断绝了其救命稻草。

  药物短缺在上海乃至全国范围内已不是单独现象,而成为一个普遍问题。但“断档”的不是高价药,不是自费药,断的恰恰是那些廉价的,属于医保范围内的药品。究其根本,利润低是主要原因。

  众所周知,药品从出厂到临床使用之间经过生产、流通、销售等数个环节,特别是在流通、销售环节,夹杂着数不胜数的代理商,他们就像医药领域的“蛀虫”,层层加价,最终到病患手中的药品价格已是出厂时的几倍甚至几十倍。针对这种情况,国家相继出台了有关政策,对数百种药品价格进行了调整,降低了售价,同时扩大了医保药品范围。然而,医药“蛀虫”们可急红了眼。也难怪,原本天天山珍海味,现在只有四菜一汤,他们能不急吗?能不挖空心思想着法儿保持既得利益吗?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既然国家把部分药定为廉价医保药,“蛀虫”们就来个狸猫换太子,将廉价药改名,重新包装,摇身一边成了高价药,自费药。虽说全国各地都在反盗版,不过其盗得自己的版,别人也不能说什么。任政府每年出个十个八个的调价目录,其自“处变不惊”,每年出十来个“新品”,药照做,钱照赚。而对于一些用量少且医保范围内的进口药,由于无利可图,医药“蛀虫”们便索性少进乃至不进。

  廉价医保药品的供应不足,导致的最直接结果便是计划经济时代配额制度的重生,医保药品变成了一种紧俏商品,拥有“特权”的群体对于医药资源进行了超额先占,最终造成了药品“断档”这种奇怪现象。而寒心的只能是老百姓,拿着一张廉价目录却买不到廉价的药,只能退而求其次,寻求高价药,依旧成了“冲头”。

  依笔者之拙见,要改变这一现状,首先要打破销售渠道的“垄断”,继续大力推进与完善医院药品采购招标制度,在药厂与医院之间建立起一条新的销售渠道。其次,针对一些成本与定价确实倒挂的廉价药品,政府应予以相应的补贴,防止药厂因入不敷出而将其淡出市场。再者,政府应审时度势,及时建立一套依据市场的药品调价机制,整顿药品市场秩序。

  归根结底,医药行业是一个公益性行业,其长期健康的发展是和谐社会建立的必要前提,这不但需要政府力量的协调与支持,更需要全社会的关注与监督。


作者:管若愚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