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要想成人才 首先得有德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3日05:30 每日新报

  新报讯【记者 李茜】“21世纪最紧缺的是什么?人才!”日前,Google全球副总裁李开复在媒体上公开表示,21世纪最需要的人才要具有融会贯通、创新与实践相结合等7个鲜明特点。作为应届高校毕业生,在即将步入的职场当中究竟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才会被企业所垂青?就此问题,记者采访了高校的教授、人才市场的职业指导专家以及企业人力资源总监,从不同的角度对人才标准进行诠释。专家们虽然观点各异,但有一项人才标准是一致的:21世纪的人才首先要具备良好的道德素养。

  天津市委党校李理教授:

  人才首要标准

  是“以德为先”

  李理教授表示,首先要明确的是,李开复先生提出的人才7个特点不是指7种人才,适合市场客户需要的人才,尤其是高级人才,同时具备这7种特点是成功的有力支撑。任何将这7个特点进行割裂来看的观点都是偏颇的。但这些人才的特点是高标准要求而不是普适性条件。应该强调,不同的专业要求不同的人才素质结构,应该结合自己的专业特点塑造符合专业要求的人格类型。这样更有利于自己的专业发展。

  企业青睐的人才标准是什么?李理教授表示,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标准,但以下5个基本标准应该是企业比较关注的。

  1、以德为先。人才的第一个标准是“道德情操”。没有良好职业道德、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人才,往往缺乏奉献精神,很难“将做好本职工作作为对自己的第一要求”,严重时会将个人的不良倾向波及和影响到整个团队。需要引起我们注意的是:岗位技能可以培养,但人的道德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善。因此,首先将自己训练成为道德高尚的人应该是大学生第一要务。

  2、务实为本。现在不少大学毕业生自认为怀才不遇,眼高手低,好高骛远。这样的人才,往往“头重脚轻根底浅”,表现得浮躁、不务实,投机取巧,热衷于做表面文章,很难对团队有较大贡献。任何成功都是点滴积累的结果,务实型人才往往乐于从基础工作做起,一步一个脚印,这样的人才方能成为企业的“栋梁”。

  3、良好的团队精神。现代企业几乎不存在“个人英雄主义”逞能的土壤。成功离不开团队全体成员竭诚的协同努力。一个缺乏团队精神的人,很难与别人合作,也很难认可别人的贡献。这样的人才,将会与团队格格不入,无法融入团队,即使有“一技之长”,也很难有机会施展,最终无法为团队创造出应有的绩效。

  4、较扎实的基础知识。 较扎实的基础知识是能否进行有效培养继而使其成为“能人”的前提条件。如果基础知识很差,则会大大增加企业人才培养的难度和风险。

  5、较好的发展潜力。较好的发展潜力是一个人能否快速成长的先决条件。企业所需要的应该是这种具有较好发展潜力的人才,因为这样的人才企业所付出的成本可能不会很高,但创造的价值却是不断增长的。

  李理教授提醒大学生,为了适应未来的就业需要,应该从现在开始训练自己,培养自己的成功习惯。

  中天人力高校部刘凤景部长:

  优秀人才还要

  再具有“四商”

  中天人力高校部刘凤景部长提出,21世纪最需要的人才除了李开复先生提出的三商(智商、情商、灵商)兼高外,优秀人才还应具备其他四商:高MQ(德商)、高AQ(逆商)、高MQ(心商)和高WQ(志商)。

  1、德商(Moral Intelligence Quotient,简写成MQ),是指一个人的德性水平或道德人格品质。我们常说的“德智体”中是把德放在首位的,品格胜于知识。一个有高德商的人,一定会受到信任和尊敬,自然会有更多成功的机会。现实中的大量事实说明,很多人的失败,不是能力的失败,而是做人的失败、道德的失败。

  2、逆商(Adversity Intelligence Quotient,简写成AQ),是指面对逆境承受压力的能力,或承受失败和挫折的能力。心理学家认为,在智商(IQ)和情商(EQ)都跟别人相差不大的情况下,挫折商对一个人的事业成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3、心商(Mental Intelligence Quotient,简写成MQ),就是维持心理健康,调试心理压力,保持良好心理状况和活力的能力。有的大学生虽然天资聪慧,但是心理不健康,因不堪重压或经不起生命的一次挫折患上心理障碍,最终也难以成就自己的事业。

  4、志商(Will Intelligence Quotient,简写成WQ),就是意志智商,指一个人的意志品质水平,包括坚韧性、目的性、果断性、自制力等方面。如能为学习和工作具有不怕苦和累的顽强拼搏精神,就是高志商。“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志商对一个人的智慧具有重要的影响。很多大学生在择业路上不顺利,不是因为没有才干,而是缺乏志向和清晰的发展目标。

  天士力集团人力资源总监张良:

  优秀人才具备

  七项职业素养

  张良总监表示,企业在选择人才时一般基于两个方面的考核:专业化+职业化。所谓“专业化”是指基本的专业知识和动手的实践能力。而“职业化”是指基本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其中,基本的职业素养是所有企业考核人才的重中之重。刚出校门的大学生如果想得到步入企业的第一张门票,具备以下七项职业素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职业素养一:做事先做人。道德品性是一个企业考核人才最为看重的一项,道德操守好的人才即使专业知识上有所欠缺也丝毫不影响他的求职。进入一个企业,一定要分清什么是企业的,什么是个人的,在企业做事,一定要有自己的道德准则,在任何时候道德的底线都不能突破。

  职业素养二:心态归零。现在社会处于一个转型期,有很多人暴富,大学期间高额的学费,导致一些大学生在择业时心态非常浮躁,不务实,总是再想下一个要“跳槽”的地方是什么。这样的学生即使学历再高,企业也是不会录用的。而一个优秀的人才心态是平和的,这样才能做到干一行爱一行,在学习中提高自己。

  职业素养三:学会倾听。只有会倾听的人才会不断进步。把心打开,学会去听取不同的意见,从不同的人身上学习优点,这样才能使自己更快地成长。

  职业素养四:积极主动。做事主动积极,不是被动完成。这样遇到问题,才会想办法去解决,而不是回避。领导一般都会喜欢主观能动性强的职员。

  职业素养五:敢负责任。现在的大学生很多是独生子女,遇到事情很少有敢于承担责任的勇气,这是不可取的。犯错并不可怕,失败是成功之母,敢于在失误面前承担责任的职员,才是企业垂青的对象。

  职业素养六:敢于承诺。这一点是考核人才的执行力。每个企业的领导都希望自己的下属的执行力强,这样才能更好地贯彻领导的意图。因此,一名优秀人才就是要敢于把事情承担下来,愿意主动地承担下来,这样才能更快地成长起来。

  职业素养七:创新意识。每个企业的高管都希望自己的职员能在自己分配任务的基础上做得更好,这就要求职员具有创新意识。优秀的人才就要做到在管理、技术等方面不墨守成规、不被以往的经验所束缚。

  大学生如果具备了以上七项职业素养,再掌握一些基本的职业技能,那么就能很快很顺利地得到进入企业的首张入场券。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