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中国早期政治哲学的三个主题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3日06:04 光明网-光明日报

  

中国早期政治哲学的三个主题
北京大学哲学系陈来教授日前在“2006·北京政治哲学国际论坛”上指出,中国早期政治哲学有三个主题,即“天民合一”、“天德合一”和“天礼合一”。

  陈来教授认为,中国古代从西周到春秋,社会的基本特点是宗法性社会。春秋后期以降,政治领域的宗法规范遭到严重破坏,但社会层面的宗法关系依然存在,宗法社会养育的文明气质和文化精神被复制下来。此种背景下发展的政治实践和政治哲学,注重“德”在

政治领导上的作用,注重“礼”作为政治规范和统治形式的意义,重视被统治者“民”的需要和利益,成为后代政治哲学发展的基因。

  陈来教授指出,“天民合一”论涉及到政治的合法性问题。如果说君臣关系的问题属于怎样统治,那么君民的关系问题就不仅是怎样统治的问题,而是关涉政治的终极合法性:任何君主或王朝的统治合法性来自天命,而天命以民意为其实质内涵。“天德合一”是中国古代政治哲学的又一重要主题,西周已有“天命惟德”的思想。孔子后来说“为政以德”,把西周以来中国古代政治传统以更为明确的形式表达了出来,道德和德性成为政治的基点。在前孔子时代,这种把道德置于政治中心的立场是借助“天”的权威加以实现的,而天的权威又是被“德”所规定了的。“天礼合一”的思想,是思想家对于人世之礼的一种诉诸天经地义的论证和支持。就中国古代而言,这种思想的实际效果主要不是把天和人、自然和人为对立起来,以自然批判人为,而是以自然支持人为,故自然和人为之间没有对立;而在理念上,人为应当符合自然并协和自然,这成为主导政治思考的哲学基调。

  此次论坛由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系主办,来自中国、美国、印度、韩国等国的众多著名学者就政治哲学的一些前沿问题展开了深入研讨。论坛由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系主任程广云教授主持,首都师范大学副校长刘新成致开幕词并作了主题演讲。(国忠)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