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煤炭企业走出去的市场机遇———山西金海集团蒙古“掘煤”的启示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3日07:26 山西日报

  山西的煤还能挖多少年?当资源枯竭的阴影已经在我省部分地方显现时,不少人发出这样的诘问。

  “素有挖煤人才、挖煤技术的山西人应当把眼光瞄准煤炭资源丰富的国家,发挥自己人才与技术上的优势,继续干挖煤的本行,以占领市场”,对此,有关业内人士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然而,记者了解到,作为煤炭大省的我省,虽然有着诸多大型煤炭企业包括上市公司,却少有大手笔向外扩张的举措。相反,就在今年,我省一家并非专职从事煤炭产业的企业却大胆走出国门,投资煤矿。那么,是什么决定了这家企业的思路,它为我省煤炭企业“走出去”提供了哪些重要的启示呢?

  抓住蒙古蕴藏的市场机遇

  今年年初在沪举办的上海晋商会研讨会,透露出这样一个信息,与我国接壤的蒙古国矿产资源丰富,且正鼓励国外企业在其国家进行勘探。

  刘毅,金海集团董事长,是一位已逾知天命而依然壮心不已的女士,她从农产品、矿产品起家,逐步涉足金融资本、房地产等诸多领域。身为上海晋商会副会长的她听到这一信息后顿时觉察到,在目前我国能源持续短缺的状况下,如投资近邻蒙古国资源项目,将会有丰厚的回报,企业又将面临新的发展空间。

  于是,她马上实地走访,并进行多次调研,发现蒙古确是一个资源蕴藏十分丰富的处女地。这里矿产资源种类众多、储量丰富,已探明的有80多种矿产和6000多个矿点,主要有煤、铜、铁、银、锌、金矿等。据蒙古专家预计,蒙古煤炭总储量约500亿吨,铁矿石总储量超过15亿吨,金矿总储量约为3100吨。

  同时,蒙古国煤炭拥有中国煤炭难以比拟的优点:一是煤炭质量好,二是埋藏深度浅,许多矿田就有露头煤在外面,埋藏深度一般是0-30米,这对于开采煤炭非常有利,也方便煤炭开采以后的回填处理。三是煤层厚,在蒙古国,一般露天煤矿的煤层厚度可达到30-50米,深的可达160米。四是露天开采,不存在瓦斯爆炸、漏水的地质灾害。

  目前,蒙古国的矿产资源已引起许多国家的关注,除加拿大、俄罗斯和我国外,还有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均介入蒙古国的矿产资源。

  看准了这一市场机会,刘毅立即着手布局这一招棋,多次通过两国有关部门的协调,并于6-10月份先后多次组织中蒙专家实地踏勘。在短时间里便取得了16块探矿权,总面积3000多平方公里。

  金海公司争取到的矿产资源,所属的十多个矿田均在蒙古国南弋壁省成煤地带,据蒙古地矿局专家介绍,在成煤地带由于地壳的构造运动、岩浆活动,所以不仅有煤,而且也有金属、稀有金属等多种矿藏。同时,从交通运输的角度考虑,这些煤矿都在离我国口岸100公里的范围内,煤炭的开采与运输成本都远低于国内。

  同时,蒙古国积极鼓励引进外资,对于外商投资给予许多优惠政策,例如,从事石油、煤炭、机械电子等行业的企业,前5年免税,后5年半税,增值税以前是15%,现在降低了5%,企业所得税以前是40%,现在最低是30%等。

  当问到将来如何发挥这些矿产资源时,公司负责人对记者说,将来准备以转让或合作的方式进行开发。

  “走出去”的重大意义

  煤炭企业走出去有着怎样的重大意义?对此,从山东省煤炭企业的扩张实践可窥一斑。

  前几年,山东省煤炭企业也普遍受到剩余可采储量不足的情况,煤炭产量持续下滑。2003年该省煤炭产量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年产原煤1.447亿吨,是全国第二产煤大省。到2005年,该省煤炭产量下降到1.31亿吨,在全国排第五位。特别是省属煤炭企业普遍存在剩余资源量逐年减少,后备资源严重不足,采场接续困难,压煤村庄搬迁压力大,新建矿井埋藏深,安全生产管理难,生产成本逐年加大的问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山东省煤炭生产企业加快了“走出去”的步伐。截至目前,该省已经有7家省属煤炭企业到省外寻找煤矿,目前它们在外省掌握的煤炭储量已相当于山东本省煤炭年产量的101倍,这些煤矿主要在贵州、陕西、山西、河北、安徽、青海、新疆、内蒙古等八个省(自治区),甚至还跑到澳大利亚采煤。

  其实,我省也面临着与山东类似的资源压力。因此,山东煤炭企业向外扩张的举措无疑给我省煤炭企业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思路。到省外、国外去寻找新的矿藏,把我省煤炭人才与技术的优势输送到外面去,应该是一个多赢的局面。而山西金海集团正是这一思路的先行者。

  有关业内人士指出,现在煤炭市场形势看好,山西企业要从资本市场上“拿钱”可以说是信手拈来。因此,一些大型企业完全可以趁此良机一方面到国内、国际资本市场上市,筹集资金,另一方面在筹到资本后,不仅可以整合本地资源,更要整合外地资源,不仅要走出山西,瞄准陕西、内蒙古、新疆等资源多的地方,而且要走出国门,到国外发现更多更好的煤炭资源,以参股、控股或买断的方式寻找新的资源支撑。而“山西煤炭”将是山西煤炭企业占领市场的品牌支撑。

  本报记者周江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