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情洒吕梁———省农科院驻临县扶贫工作队纪实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3日07:26 山西日报

  吕梁山上活跃着几十支扶贫工作队,他们各有各的招数,有的出钱,有的捐物,有的兴学育人,有的活跃文化生活。山西省农科院扶贫工作队与众不同,他们以先进的农业科技武装农民,让不少农户走上脱贫致富路。“倾力扶贫铸丰碑”七个红字大匾代表了山区人民对他们的感谢。

  用科技启迪农民智慧

  2002年春,省农科院扶贫工作队由临县安家庄乡迁到城庄镇。这里的农民科技意识淡薄,对新品种新技术懂得不多甚至不愿相信。有对比才有说服力,工作队首先组织四个村的520户农民建立起1000亩种植示范园,包括粮食作物、油料作物和蔬菜水果等。

  在示范园中他们特意安排了对比示范,新品种与老品种对比、渗水地膜与露地种植对比、调控施肥与常规施肥对比等。结果在苗期,科技的力量就明显显示出来,使用新品种或实施铺膜技术的田块,苗全苗壮,长得齐刷刷的,比老品种、老套套种植的高出一截,当年玉米增产了30%-40%。科技的神威使农民大开眼界、心服口服。第二年新品种、新技术就很快普及。之后,农科院扶贫工作队还先后建立了“玉米+豆角”“西瓜+玉米”等15种立体种植模式示范园,今年又建成了“百亩花生地膜覆盖示范园”“千亩玉米秸秆还田机播示范园”。每一座示范园都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启迪着农民的智慧。

  举办巡回讲座、发放资料是他们传播科技的主要手段,原省政协副主席、果树专家祁寿椿,植保专家乔雄梧、调控肥专家清河、旱作农业专家南建福等,这些全国知名的专家都被请到大山里为农民授课,他们甚至还专门为当地编出《农村扶贫开发实用技术》等浅显易懂的书籍。农村的广播、黑板报,也都成为宣传科技的阵地。

  用汗水捂暖乡亲心窝

  每年的播种季节是扶贫队员最忙碌的时候。今年一开春,队长李占林便带队一家一户落实地块,统计数字,把急需的优种、地膜、肥料运到扶贫点。今年3月,由于超负荷工作,扶贫队的李毛元、王红宝都病倒在扶贫点上,但他俩打完吊针后,马上又出现在田间地头。初春的吕梁山被扶贫工作队的汗水捂暖了。

  东柏村,2003年开始出现了养鸡户,但产蛋率却很低。工作队员、兽医专家王红宝,实地查看鸡舍,听取养鸡户介绍,找到了影响产蛋率的原因,当即给养鸡户讲述了蛋白质、光照与产蛋率的关系。专业户们明白了道理,采取了措施,产蛋率很快得到了提高。

  松峪村有一千多亩果园,品种不少,但管理水平低下。副队长李毛元是位果树专家,他常年骑着摩托车到村里指导。他要求立地条件差的树,根部要挖成鱼鳞坑或小块梯田,这样可提高抗旱能力;这里核桃种植面积大,但从来不修剪,他一家家地传授剪枝技术;他又传授了土窑洞贮果技术,使不少农户搞起了土窑洞贮藏,果品春节前后出售,经济效益成倍增长。这个村很快变成了临县的果品大村。

  五年扶起一方水土

  明旺塔,是吕梁山上一个只有200多口人的小山村,这个村的出名,不是因为富,而是江泽民、胡锦涛、温家宝都来视察过,这里几乎就是吕梁山贫困农村的缩影。工作队进村时,这里的农民种田还是老品种、老套套。扶贫队员进村后,粮食产量与5年前比,几乎翻了一番。加上新品种的引进,亩收入超过了千元,农民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扶贫点的示范园成了科技兴农的样板,成了远近村庄前来参观学习的课堂,农业科技迅速辐射到四面八方。明旺塔村李四儿的岳父住在15华里以外的后李家沟村,看见女婿种植的蓖麻新品种产量高,第二年他自己试着种了两亩,产量成倍提高,所产蓖麻全部成为村里人的种子,第三年这种优质高产的蓖麻就在后李家沟村得到推广普及。

  更可贵的是农民观念的转变。五年前是扶贫工作队叫他们科学种田,现在是他们主动要新品种、新技术。每年春季播种时节,工作队的驻地门庭若市,索要科技资料、请科技人员去指导的农民络绎不绝。这支扶贫工作队正在用他们的真情和汗水为吕梁山增添着春色。

  惠金义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