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省委宣传部领导高度赞扬刘梦涛的敬业精神,称他是继曹爱文之后 又一位优秀的英雄记者!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3日08:39 大河网-大河报

  

省委宣传部领导高度赞扬刘梦涛的敬业精神,称他是继曹爱文之后 又一位优秀的英雄记者!
核心提示

  11月9日下午,本报摄影记者刘梦涛在火灾现场采访时英勇负伤,他的情况引来社会各界的关注。11日上午,省委宣传部新闻处处长赵刚代表宣传部张锐副部长看望了刘梦涛,对他的行为高度赞扬,称刘梦涛是继曹爱文之后,我省新闻界又一位优秀的英雄记者。

  昨天上午,院方经过会诊决定将24小时监护仪器撤下。“目前刘梦涛的生命体征稳定,已脱离了危险期。”刘梦涛的主治大夫王晓卫说。他还强调说,由于梦涛脑缺氧造成局部脑水肿,头疼头晕、情绪烦躁等症状还要慢慢恢复,需要一段时间的康复治疗。

  这种精神要延续下去

  □记者毛磊文首席记者张鸿飞图

  11日上午,初冬的阳光分外灿烂。从昏迷中醒来后又经过一天的休养,刘梦涛的精神状态有所恢复,近两天没有进食的他,费了不少力气,终于喝下了一些米粥。

  11日上午10时,河南省委宣传部新闻处处长赵刚代表省委宣传部张锐副部长来到病房,亲切慰问躺在病床上的刘梦涛。赵刚拉着刘梦涛的手,赞扬了刘梦涛的行为,称刘梦涛充分展现了新闻工作者的敬业精神,是继曹爱文之后又一位优秀的英雄记者!

  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社长路国贤在探望刘梦涛时指出:大河报有很优秀的敬业传统。陈更生曾在大河报任摄影记者,他也是个典型,曾经冒着生命危险在离杀人凶手三四米远的地方拍摄新闻图片。《大河报》很好地延续了这种精神,这种精神还要延续下去!

  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编辑朱夏炎委托大河报负责人到医院看望刘梦涛,转达对刘梦涛的慰问。

  11日16时,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总经理张健来探望刘梦涛,语重心长地说:“新闻人这个职业要求我们必须到现场,但采访时一定要注意生命安全!”

  刘梦涛用沙哑的声音激动地表示,作为一名摄影记者,他和同行们一样,碰到新闻都会感到兴奋。如果再碰到类似的新闻,他仍会义无反顾冲到最前面。

  消防总队送来“安全”

  11日上午,河南省消防总队政委夏夕岚等到医院看望刘梦涛,并送来了慰问金,祝愿梦涛早日康复。

  夏夕岚政委说,为了保护《大河报》一线记者在采访中的安全问题,他们要为《大河报》两部热线采访车配备防毒面具。另外,还将于近期组织人力为记者成立一个专门的培训班,主要培训一些在火场、有毒场所等新闻现场所必需的防避、逃生技能。

  管城区政府、区委宣传部、南曹乡政府的负责人,也到医院看望刘梦涛,并送来了慰问金。

  梦涛感谢恩人相助

  11日下午,刘梦涛的救命恩人之一——河南商报摄影记者邓万里也来到医院探望。一见邓万里来到,刘梦涛就想从病床上坐起来,邓万里急忙抓住了他的手没让他起来。

  两人回忆了刘梦涛受伤时的情景。开始,邓万里以为他只是呛着了,没想到梦涛会突然昏倒。那时,情况已非常紧急,照片也顾不上拍了,急忙去拉刘梦涛。

  听到这里,刘梦涛拉住邓万里的手不放,激动地说:“你这一次确实是拉了兄弟一把!”邓万里则表示:“你没事就好!”

  12日上午,刘梦涛对于11月9日火灾现场的情状也恢复了部分记忆。刘梦涛动情地说:“记得在火场我开始难受时,万里拉着我往外走,后来又有消防战士、宋晔等其他同行一起扶我出来。到医院后,省中医院的医护人员也给我很多关照,没有这些人我可能连命都没了。这几天来,他们有的打电话,有的跑到医院,一直牵挂着我的病情。我非常感谢他们!“

  这间病房鲜花最多

  11日、12日,恰逢周末,很多读者慕名前来看望刘梦涛。

  11日上午9时许,两名男子抬着一个大花篮走进病房,花篮上写着一行字:人民的好记者,我们爱戴您!他们是郑州市惠济区的居民,并不认识刘梦涛。

  刘梦涛曾经采访过的郑州市金水区文化路一小四年级学生们利用周末来到医院,送来了精心制作的祝福卡片。昨天,刘梦涛病房的一面墙上,已经贴满了孩子们送来的卡片、绘画,孩子们用稚嫩的文字、图画,表达了他们对刘梦涛叔叔的祝福和敬爱之情。

  几天来,看望刘梦涛的朋友、热心读者等送来的鲜花将房间摆得满满的,走廊里都能闻到花香。“在医院两年了,这是我见到鲜花最多的病房了!”昨天,医院的一位护士说。

  梦涛代表一个团队

  正如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社长路国贤所说,大河报有一大批像刘梦涛这样敬业爱岗的记者。

  今年9月9日凌晨,一辆载有7吨含磷有机溶剂的货车在郑州市郑上路上,因含磷有机溶剂泄漏而突然起火。本报首席摄影记者张鸿飞和文字记者蔡君彦立即赶赴现场,“当时,车上的几个罐子被湿棉被盖着,但仍有火苗蹿起,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气味。快车道上倒着16个颜色不一的罐子,车周围的地上和路边水沟内有大片的液体,现场随时都有爆炸的危险。”两位记者介绍说。为了采访到第一手的详细资料,为了拍摄到最好的画面,两名记者与消防官兵一起在第一线泡了6个小时,直到险情解除。“我们想起来也觉得有些后怕,不过当时真顾不了那么多!”两位记者说。

  今年8月28日下午,本报首席摄影记者闫化庄在冒雨拍摄一组新闻图片时,为了能取到从上而下的拍摄角度,穿着雨衣,右肩挎着10公斤多重的摄影包,双脚蹬着离地半米多高的水泥台,左手挽住铁栅栏拍起照片。就在他“咔嚓咔嚓”地按快门的时候,没想到脚下突然一滑,他下意识双手去抱相机,结果左上臂被铁栅栏刺穿。如果不是因为衣服被连带刺入减少了对肌肉神经的损害,闫化庄的左臂有可能致残。

  刘梦涛拉着邓万里的手不放,感谢邓万里的救命之恩。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