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举债搞建设:新农村建设中的不和谐音符(3)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3日08:48 新华网

   新农村建设“有多大的脚穿多大的鞋”

  “建设新农村,不论是修公路,还是让农民建新房,都应该考虑到基层组织、农民群众的承受能力,‘有多大的脚穿多大的鞋’。”旬阳县构元乡开花村党支部书记贾守新说。

  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项目,今年构元乡实施了从316国道经开花村至羊山村的15公里水泥路建设,省、市补助每公里16万元铺路面,乡村两级负责整修路基。贾守新告诉记者,整修路基就花了60多万元,村民集资了一部分、乡政府发动道路沿线矿山企业捐了一大部分,目前还有12万元没法解决。为了筹集剩余资金,乡政府号召全乡100多名财政供养人员“少抽一包烟,支援新农村建设”,要求每人至少捐出50元。

  旬阳县今年在全县28个乡镇启动54条村级水泥公路建设,总长达200多公里。构元乡党委书记向德刚说,上级补助大量资金修建水泥村级道路,农民十分欢迎,但又很难大量集资。乡村两级目前几乎没有财源,山区整修路基代价又很大,这样一来加重了乡村组织负担,在旧债没有完全化解的情况下,又形成新的债务,就显得有点建设超前。“按照这种模式,明年再有项目,我们也不敢争取了。”

  旬阳县神河镇党委书记曹家兴说,陕南山区农民收入低,经济基础薄弱,新农村建设应该有多少资金,办多少事,尽量减少基层的资金配套。根据陕南山区的实际情况,村级道路按照每公里5万元左右的投资,建设高标准的砂石路,再加上有效的养护,就可以满足需求。

  一些基层干部认为,陕南山区新农村建设的试点工作中,虽然都制定了发展生产的措施,但修路、建房这些基础建设农民欢迎、易见成效。但是基础设施投资巨大,大面积集中实施又容易使本来上涨的建材价格上升,最终实际上加重了农民负担。今后的新农村建设应该注重从实际出发,扶持农村发展应该“量体裁衣。”(完)

[上一页] [1] [2] [3]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