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傻儿”刘学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3日09:05 人民网

  “刘学供养的孤儿刘兵上了大学本科线!”今年8月的巫溪县尖山镇八寨村,乡亲们都在议论着一个叫刘学的64岁农民。

  “依我看,那刘学硬是傻得很,把一个不沾亲不带故的黄艳送进了重点中专,各人还拉扯三个子女,好不容易日子过抻抖了,接到又供孤儿刘兵上了初中、高中,整得自己饭都吃不饱,到底图的哪样?”有人说。

  早在19年前,从刘学把面临辍学的小女孩黄艳领回家起,供养她上学7年,“傻儿”刘学就在当地出了名。

  “娃娃,表叔送你上学,从今以后,你就是我的干女儿。”

  1987年秋季,刘学的大女儿刘德美在尖山中学读初一,开学不久就把好朋友黄艳带回家,说是让她吃顿饱饭。黄艳面黄肌瘦,衣服破破烂烂,12岁了还不到1米高,在饭桌上也顾不上讲礼,一口气吃了三大土碗饭。看到她狼吞虎咽的模样,刘学的妻子郑仁美悄悄抹了一把眼泪,连忙往她碗里夹菜夹肉。

  吃着吃着,黄艳放声哭了起来。她说因为口袋里经常没得钱,穿得差,吃不饱,就不合群,也怕老师。没想到表叔表孃(当地对最尊敬的非亲叔伯辈的通称)对她这样好。

  从女儿的口中,夫妻俩了解到了黄艳的经历:黄艳本住在中岗乡茶山村的高山上,两岁时父亲生病去世,为了让她上学,体弱多病的母亲改嫁给了云阳县沙沱镇一个智障患者,但是日子并没有好转。黄艳很聪明,考上了巫溪重点初中,家里实在拿不出钱到120多公里外的县城读书,她妈卖掉生蛋的母鸡和粮食,凑足了学费,送她到尖山中学上学。听了女儿的话,夫妻俩对黄艳更加同情了。

  突然有一天,黄艳哭着跑进刘家:“表叔,我不读书了!”

  原来,黄艳的妈妈又病了,躺在床上没钱治病,家里连锅都揭不开。黄艳收拾好东西,准备回云阳。当她背着包包跨过堂屋门槛的那一刻,刘学一双粗糙而有力的大手抓住了她,揩去了她脸上的泪珠:“娃娃,莫哭,表叔送你上学,从今后,你就是我的干女儿。”

  更让黄艳感动的是,一次妈妈到学校来看她,被刘学夫妇“扣”住了,懂医的刘学上山为她采草药,郑仁美好饭好菜侍奉,她母亲来时脸色蜡黄,走路脚都拖不动;半个月后,红光满面、步态轻盈地回去了。母亲在刘学家治疗的次数多了,治好了鼻窦炎、妇科病和支气管炎。

  “添”了黄艳后,吃穿用都和自己的女儿一样,刘学家的开支紧多了。第二年,家里多喂了两头猪,郑仁美白天忙农活家务,晚上在缝纫机上加工衣服挣点钱,经常一做就到天亮。就这样,黄艳读完初中。

  “我们养你从没有想过图什么……”

  1990年,黄艳和大女儿初中毕业。刘学又作出了让人出乎意料的决定:让黄艳报考中专,大女儿刘德美报考高中。当时,读省属中专,农家儿女就“脱农皮”,捧“铁饭碗”,进“保险箱”;而读高中,就意味着几年的努力有可能“打水漂”,毕业后还是种田喂猪。刘德美觉得有点委屈。刘学说,黄艳每次考试都是全年级第一,考中专有把握。在这件事上自己的决定很公平,就不要有其他想法。

  不负众望,黄艳接到四川省属重点中专蚕丝学校的录取通知书。第一学期的学费,刘学卖了几头肥猪,又向亲朋好友伸手借才凑齐。黄艳很刻苦也很节俭,每次考试都是班上一二名,同时参加专科自考,当上班干部,还争取到学校甲等奖学金。她每周都给刘学写信,汇报学习和生活情况,每次都重复一句话:“我很好,钱够用了,不必担心。”尽管如此,刘学还是把她每月50元的生活费当成了最重要的大事,按时汇去。

  黄艳读中专二年级那年,第一次给刘学写了一封要钱的信。刘学和郑仁美收到信后,不约而同地想到家里还没挖完的红薯。天还没亮,全家人就扛起锄头和背篓到红薯地里,饭都在地里吃。第二天一家人以每公斤4分钱的价格把红薯卖给了粉厂,一亩多地,1750公斤红薯换了70元钱,妻子还没把秤拿拢屋,刘学已走在去邮局汇款的路上了。

  黄艳读完了4年中专。1994年被分配至四川省德阳市工作,并取得了自考专科毕业证书。可是,企业不景气,工资都发不起,黄艳又想开一个火锅店,刘学二话没说又东拼西借凑了500元钱寄去,这一年全家人过年没置新衣服。现在,黄艳成家了,在成都买了房子,又到北京工作,她多次给刘学夫妇寄钱,还要把刘学夫妇接过去和她一起生活,可是遭到刘学的反对。黄艳好几次提出来要喊刘学、郑仁美爸爸、妈妈,都被婉言谢绝了。他们反复说:“我们养你从没有想过图什么,就是看你是个苗苗,耽误了可惜。你要对你亲妈好,多为国家和社会作贡献,莫让别人笑话我们没得眼光。”

  黄艳的母亲近年身患尿毒症,治疗的费用不低,黄艳用不多的积蓄每年给刘学寄来几百块钱,刘学却用它来救助了另一个孩子,他就是刘兵。

  “就是砸锅卖铁,也要送你上大学!”

  2000年,刘学收养了孤儿刘兵。刘兵母亲生他后因难产大出血死亡。在刘兵4岁那年,父亲又不慎失足被淹死。小刘兵被肢体残疾的幺爸接回家。在饥一顿饱一顿的情况下他在村小免费上完小学,升学考试以全县前100名的好成绩上了县重点中学的分数线。这时,他却面临辍学。这个消息传到刘学夫妇的耳中,两口子爬了十几里山路把刘兵接到自己家里。

  刘兵的衣服已看不清本来的颜色,身上散发出一股说不出的臭味,掉了后跟的胶鞋用一根棕绳绑住,露出了黑不溜秋的脚。从不轻易流泪的刘学眼圈发涩,抱住孩子说:“娃娃,我的家就是你的家!”刘学说,到县城的巫山中学读书,自己拿不出恁个多的钱,只能让刘兵在附近的尖山中学读,周末在家里吃饭,总要少点开支。

  高一的一天,刘兵因买了学习用具,没有生活费了,向刘爷爷要10块钱。刘学在家翻箱倒柜硬是没找出一块钱来。郑仁美起身跑了几户人家才借了10元钱,孩子接过钱,转过身,号啕大哭……

  一晃5年过去了,刘兵上了高二,刘学的孙子刘英俊也升上了高一。老两口上了年纪,干些活来有些力不从心。去年,一个晴天霹雳,让刘家陷入绝望。儿子刘玉在贵州开车出了车祸,家里一下负债30多万元。一家人陷入深深的忧虑中,刘学稀疏的头发一下子白了一半,妻子郑仁美终日以泪洗面。刘兵看在眼里,心里也背上了沉重的负担。他决定和幺爸商量一下,看能不能继续跟幺爸住,减轻一些刘爷爷的负担。

  可是,祸不单行,幺爸在前往学校的途中,被一辆摩托车撞倒,造成粉碎性骨折,在病床上一躺就是半年。刘兵的精神支柱彻底垮了,他跑到刘家,跪在刘学面前:“刘爷爷,我不读了,我不能再拖累你了!”刘学这次没有安慰他,而是拖起一根棍子,狠狠地打在刘兵的腿上:“眼看就要毕业了,说不读就不读,没得骨气没得良心!你不去给我安安心心地读书,看我敢不敢打你!”刘学就这样拿棍子把刘兵撵回了学校,回家卖了苞谷和红薯给他交学费。

  刘兵今年以495分的成绩上了本科线,刘学告诉刘兵:“就是砸锅卖铁,也要送你上大学!”但刘兵填志愿过高,对补录的学校和专业很不满意,他又回到了尖山中学的高三教室复读。

  19年里,刘学先后资助了两个学生,房子多年未修缮,一座破旧的木板墙四合院,在周围一栋栋小洋房包围下,特别显眼。家里惟一值钱的东西是堂屋角落里一台21英寸的旧彩电。刘学说:“电视是镇上的个体户谭小刚送的,他说我们帮了两个学生娃娃,一定要帮我们点,心里才踏实。”村里的人们常常说,刘学是一个真正的好人。

  (《当代党员》授权人民网独家发布,请勿转载)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