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大专生“吃香”折射市场理性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3日09:10 上海青年报

  昨日是“2006西安市冬季大型人才招聘会”举办的第一天,上午开场仅3个小时,就有上万人涌入会场。尽管在人们的印象中,用人单位似乎都喜欢高学历人才,而本届招聘会上却出现大专生“吃香”的现象,多家单位指明要大专生,有的还开出5万~10万元年薪。

  (11月12《华商报》)

  □张少华

  按惯常规律,高学历大学毕业生在人才招聘会上会有较多的就业机会;可如今却有了变化,出现就要大专生的现象,这不禁让人眼前一亮。惊讶之余,冷静考量,不难发现其中的理性来。

  首先,由于在高考时大专生、中专生考入的学校入学门槛要低一些。据此前的调查显示,大多数人没有“逸学”心态,因其面临着社会上此前形成的“唯学历是举”的潜在就业压力,为弥补“下位学历”可能造成日后就业市场上竞争力不足的缺憾,“知耻而后勇”,他们注重有针对性的技能知识学习以增加毕业后的就业竞争力。于是,许多技能性知识也就在他们的“补遗”中获得。而这些,正好符合了当前不乏务实理性的就业市场需求,这样的实用人才资质被看好。

  关于人才市场需求转向实用人才这一变化,从近来出现的一些就业新闻事件中也可得以证明。比如,毕业于全国各地名校如清华、上海交大、中科大的50名学生,在正式成为上海日立公司新员工前,被送去一所全国知名的高等职业院校进行“再深造”培训,并对其实施淘汰制。事实上,类似西安市人才招聘会上出现的“反常理”招聘,国外就业市场早就存在。据美国不久前的一市场调查显示,《华盛顿邮报》一年中的科技招聘广告3544个,其中2799个完全没有任何学历要求,要求学士学历的仅206个,要求硕士学位的仅77个。

  可见,如今在国内人才市场上出现了“唯大专生是举”的新景观,折射出来的是市场理性。显然,也部分暴露出高学历大学生就业需求与招聘职位出现脱节这种不可回避的就业生态。若要解决问题,高校当然要考虑一下完善专业配置与鼓励高学历毕业生“屈身下学”相关技能性知识的问题了,当然对教育进行改进式优化设置与整改尤为重要。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