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莫让园区成排污特区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3日09:19 中国环境报

  ◆刘效仁

  报载,在安徽省环保局今年组织的一次环保专项行动中,发现各地工业园区环境违法现象严重。全省98个工业园区中,开展了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园区只有60%。个别工业园区环评和“三同时”执行率几乎为零。为此,4家企业受到处理,10家企业省级挂牌督办。

  全国到底有多少工业园区,网上没有搜到结果,我想应该不是一个小数字。尤其近几年来,各地为节约土地、节约资源、实现工业集群化,相继掀起兴办工业园区的热潮。高科技开发区、新型工业园区在全国遍地开花,有的县不仅倾全县之力建一两个工业园,甚至要求各乡镇都要有自己的工业园。工业园不仅成了一方经济新的增长点,更成了招商引资的宏大舞台。一些地方大建特建,相互攀比工业园区数量、规模,却忽视了环境保护的配套建设,致使不少地方工业园出现环境违法现象。

  具体表现为:环评成了虚置程序。如安徽省98个工业园区中,开展了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园区只有60%。4600家企业只有40%进行了环评,“个别工业园区环评和‘三同时’执行率几乎为零。”环保监管力量严重缺失。部分工业园区根本没有专职环保机构和人员,导致园区企业环境监管长期处于真空状态。一些园区虽然也挂了一个建设环保局的牌子,却只有一个工作人员,根本无力开展执法活动。园区一些企业科技含量低,防污技术落后。有的企业治污设施老化,导致废水长期不稳定排放。部分工业园区负责人环境意识淡薄,纵容不法企业把工业园变成了集中的排污区。有些企业借着“试运行”的名义,长期违法生产和超标排污。

  说到底,其根本原因仍在于,一些官员的政绩观还没有真正转到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上来,仍在盲目追求GDP增长,结果自然是降低环境保护标准,让一些高污染高消耗企业进入工业园区。或无视环评等法律程序,把“先上车后买票”、“上了车也不买票”当作招商引资的优惠条件;或干脆给工业园区上特殊保护招牌,严禁环境执法人员进入。有的虽然设立了环保机构,但主要目的不在于环境执法,而是充当门面和摆设。一些地方政府没有将整治违法排污企业列上议事日程,不敢“动真格”,使得一些环境违法行为得不到及时纠正。可以说,正是当地政府的宽容和庇护,使一些工业园区成了排污的特区,污染的特区。

  工业园区作为实现资源集中利用,建设现代工业的重要平台,要真正带动一方经济发展、造福一方百姓,必须从一开始就端正思想,不能把工业园区当作“政绩工程”“面子工程”,要高起点规范建设。其中重要的一环就是保证环境保护的配套建设,必须坚持环评与“三同时”,要“一票否决”、要考核“绿色政绩”,要进行“责任追究”。既不能打着工业园开发建设之名,行引污招污违法排污之事,更不能为一届政府甚至一己政绩,而牺牲环境、牺牲当地长远的经济发展,把本应造福一方的工业园区变成集中污染的特区。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