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关怀后进生更显教育公平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3日09:19 四川在线

  苏州市彩香实验小学一位一心想改变后进生的热心老师,为了记录下自己的教育心得,他在自己的博客上记录了与一名后进生的点点滴滴,并把与后进生交往中印象深刻的一举一动写成了一个个教育小故事。然而,一署名“游客”的读者提出,博客早已成了公开的场合,要注意公平的影响会在学生心里留下印迹。(《江南时报》11月8日)

  关于教育公平的问题,一直是社会争论不休的问题,似乎这又是一个无解的问题。

无论是分重点班,还是分重点学校,也无论是分“贵族”学校和“民工子弟”学校,亦或是从政府对学校的扶持力度。都会有人从教育为公平出发点,提出各种质疑。而如今,连一个教师对一个后进生的关注也有人从公平的角度提出疑问。对于报道中的张老师,笔者认为她的行为不但没有违反教育公平的原则,她对后进生的更多关怀,恰恰显示出了教育的公平。

  无可质疑,公平正义一直是社会文明发展不断追求的目标。然而,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会遇到这样的一个悖论,假如我们要求对一方公平,那么另一方就认为他们受到了不公平的对待;你对另一方公平,则另外一方又会从己方的利益出发,认为自己受到了不公平的对待。就以老师如何对待所谓的好生和后进生为例。按照一般的逻辑和固定的思维,一般老师都会对好生的照顾多一些,而对后进生的关注会少一些。关于这个问题,后进生一直以来都以他们受到了不公平的对待而进行过抗争。而如今,苏州市彩香实验小学的张教师对一位后进生的“过度关怀”,则被“游客”认为是教育是的不公平。以我的猜测,这位“游客”应该是代表好生,至少不是后进生这个群体所提出的质疑的。在他的潜意识里,老师如此对待后进生,不是忽略了我们的好生吗?我们不是受到了不公平的对待了吗。所以才有了教育的公平的争论。

  我们一直提倡人人平等,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现实中的人确实是存在差别的。根据美国哲学家罗尔斯提出的两个公平公平原则:“第一:每个人对与所有人所拥有的最广泛平等的基本自由体系相容的类似自由体系都应有一种平等的权利。第二:社会和经济的不平等应这样安排,使它们:在与正义的储存原则一致的情况下,适合于最少受惠者的最大利益;并且依系于在机会公平平等的条件下职务和地位向所有人开放。”

  在上面的这个例子中,我要以罗尔斯的第二个原则来说明,即当我们承认在无法做到实在公平的条件下,我们应该且只应该接受那些能够适合于最少受惠者的不平等原则。在以上所报道事件中,后进生则应被视为“最少受惠者”。因为在平时的学习,好生受到老师的照顾绝对不会比后进生少,况且,他们在学校,班上有良好的声誉,也会受到家长厚爱,他们的成长环境绝对比后进生好得多。而后进生受到的压力则相对大一些,一般后进生老师的照顾和关心也是相对偏少的。那么,那位在博客中写日记关爱后进生的张老师的做法应该说是难能可贵的。我们为什么要给他带上“不公平”的帽子呢?如果连老师给后进生的这点关爱也算做“不公平”的话,那么批评老师做法的做法则更显示出了教育更大的不公平。因为后进生连接受“因材施教”的机会也没有了。

  亚里士多德说:“给相同的人以不同的待遇和给不同的人相同的待遇一样不公平”。其实根本没有相同的人,但人却都有追求相同待遇的愿望,这本身是公平的一个悖论。不过,我们只希望从这个悖论中间找一个最好的平衡点。那么,老师给后进生多一点关怀,应该没有什么可非议的。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