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捐“膜”遗愿未成逝者抱憾而去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3日09:19 兰州晨报

  平凉一市民生命最后时刻欲将眼角膜捐赠他人,但由于当地医疗条件无法手术

捐“膜”遗愿未成逝者抱憾而去

  眼科专家取出感动中国人物———丛飞的右眼角膜。

  新华社图片

  55岁的平凉市民杨佐秀离开尘世前,留下一个美好的心愿,希望把自己的眼角膜捐献给需要的人,但由于平凉没有相应的设备和技术,他最终只能带着深深的遗憾离世。

  患上癌症,欲捐献眼角膜

  杨佐秀生前是庆阳石油系统的普通干部,2001年,他买断工龄回到平凉老家居住。2005年,杨佐秀被检查出患上了胸腺癌,医生告诉杨佐秀的妻子老贺说:“你丈夫的病可能无法治愈。”不甘心被癌症夺走丈夫的生命,老贺拿出家里所有积蓄为丈夫治病,希望尽可能地延续丈夫的生命。然而事与愿违,2006年,随着癌细胞迅速在体内扩散,杨佐秀的身体每况愈下,浓密的头发渐渐变得稀少,体重也大幅度下降,已经无法进食甚至无法喝水。

  “就这样走完生命的终点吗?”杨佐秀非常伤感。这时,他无意中在报纸上看到了感动中国的英雄———丛飞的事迹,当了解到丛飞在生前曾立下捐献眼角膜的遗嘱时,杨佐秀的心被震撼了,他也想像丛飞那样,捐出自己的眼角膜,以这样的爱心之举,将“光明”永远馈赠社会、长留人间。于是,杨佐秀拉着妻子的手说,在他死后,能把自己的眼角膜无偿捐献给需要的人,就无遗憾了。

  多方奔走,无法施行手术

  为让老伴的心愿能够实现,老贺强忍悲痛与杨佐秀原来的单位联系捐献眼角膜,但单位表示没有办法。这时,杨佐秀陷入深度昏迷,已无法说话。情急之下,老贺找到了本报记者,希望本报能够帮她联系医院,完成丈夫的愿望。

  随后,本报记者与平凉市人民二院进行联系,告知杨佐秀想捐献眼角膜一事。二院的医生非常重视此事,但由于眼角膜摘除、移植手术是眼科内最为复杂的一个领域,所需设备、器械、耗材非常多,平凉市二院和平凉各大医院并不完全具备做手术的条件,因此没有能力施行手术。该院的医生又竭力为杨佐秀联系外地的医院,可费尽周折,最终也没有联系成功。

  其间,平凉的卫生部门闻知此事后,汇报给省卫生厅,省卫生厅与甘肃惟一一家具备眼角膜摘除、移植手术条件的医院联系,可得到的答复是:只能接收兰州本市的捐献者,外地的捐献者不予考虑,因为死者的眼角膜超过6个小时,是不能再用于移植的,而平凉离兰州路途较远,在时间上来不及。

  未能遂愿,病人抱憾离世

  据医生介绍,目前,角膜病是世界范围内严重的致盲眼病之一,而复明的惟一手段就是角膜移植手术。据统计,在我国等待角膜移植的病人有200万之多,全国各大医院每年可以完成的角膜移植手术只有2000多例,其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角膜来源问题。因眼角膜非常稀少,许多盲人只能在黑暗中生活。

  一面是苦苦等待角膜移植的盲人,一面是想死后捐献眼角膜却难以如愿的病人。一位医生深感惋惜地说:“我从医这么多年,从来没遇到过想无偿捐献眼角膜的人!没能捐献成功,这对死者和生者,是多么大的憾事啊!”

  日前,杨佐秀带着遗憾,永远地离开了他深爱的妻子和两个孩子。“做一件好事咋就这么难呢!”老贺哽咽着说。她将200元钱交到记者手中:“这是我丈夫临终前捐给平凉白血病患者贾明玉的,他让我转告贾明玉‘好好地活着,让生命活出质量来’……”

  兰州晨报记者袁瑛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