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他是海峡两岸共同尊敬的伟人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3日09:43 南方新闻网

  他是海峡两岸共同尊敬的伟人

  台北中山纪念馆馆长张瑞滨表示要用深入浅出的方法让年轻人深刻认识中山先生

  孙中山诞辰140周年

  他是海峡两岸共同尊敬的伟人。他对国家的贡献,当然不在话下。最重要的还有他人格的伟大。

  ——台北中山纪念馆馆长张瑞滨

  张瑞滨的日程排得满满的。在孙中山先生诞辰前后,一系列纪念活动在位于台北市仁爱路的台北中山纪念馆里进行。作为台湾台北中山纪念馆馆长的他,是所有活动的幕后总操盘手。

  “我们和大陆有非常密切的交流和联系。”张瑞滨说,此次除广东石湾镇送来6尊孙中山石像外,北京中山堂还运来所藏书画在此展览。

  自11月11日开始,100多名分别来自台湾各地、大陆、香港和日本、韩国等地的学者,将在这里召开第九届“孙中山与现代中国学术”研讨会。

  值得一提的是,在孙中山诞辰纪念日,台北中山纪念馆将举行一个颁奖典礼,表彰那些在推动“中山思想融入中小学教材”活动中表现优异的团体和个人。随着中山思想在年轻人心中的日渐淡化,张瑞滨和他领导的台北中山纪念馆开始致力于在中小学生中间扩大孙中山的影响。

  让年轻人深刻认识孙中山

  记者:我刚才听你介绍台北中山纪念馆的纪念活动,感觉主要集中在文化艺术和学术探讨的层面上。政治色彩还是非常淡薄。

  张瑞滨:我们向来都是从文化艺术、社会教育这个方面去推动,这是一直没有间断的。

  记者:在蒋介石执政时,纪念活动的政治色彩应该还是很浓的吧?

  张瑞滨:当然政治色彩过去难免会有的,政治的教育非常普及。

  记者:在孙中山的纪念日,民进党会有什么动作?

  张瑞滨:没有。他们不会有动作。现在有关中山思想的纪念活动,都是我们台北中山纪念馆在推动。但是,在11月12日,在“总统府”,他们也会办纪念宴会。现在的“总统府”,两三个月就会办一次孙中山纪念宴会,所有文武百官都会参加。

  记者:你刚才说,努力推动把中山思想融入到中小学的教育里面。是不是国民党成为在野党之后,对孙中山的思想传播有了很大的影响呢?

  张瑞滨:我们不能否认中山思想因为时空背景的变迁,影响力发生变化。过去中山思想是显学,现在有一点点的淡化。但是不能否认,中山思想对大家的影响还是非常深远,只是说,因为目前我们教育的课程没有那么重视,因此有一些年轻的朋友稍微有一点淡化。那么如何恢复到过去那种非常深刻的了解认识呢?我们有这个必要,广泛地用深入浅出的方法让年轻的朋友认识中山先生。

  记者:中山思想现在入教材,入的是政治思想读本?

  张瑞滨:入的是公民教育课本。

  记者:这两年,中山思想融入中小学教育的进度怎么样?

  张瑞滨:现在比以前热络多了。

  记者:以前是指什么时候?

  张瑞滨:大概在2000年,就比较不受重视了。过去在台湾,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是纳入高中和大学教育,要经过考试的。后来因为慢慢地不再考三民主义了,它也就退出了教材。在1990年代就开始不考了。

  社会普遍尊重中山先生

  记者:那么,台北中山纪念馆的地位有什么样的变化呢?

  张瑞滨:没有变化。

  记者:纪念馆是一个什么样的机构,隶属于国民党么?

  张瑞滨:不是。它隶属于“教育部”,是政府的一个机构,一直都是这个样子。我是公务员,“教育部”任命的。

  记者:你是国民党党员么?

  张瑞滨:没有,我是无党籍的。所以,我很客观。

  记者:政党轮替之后,台北中山纪念馆是不是没有以前受重视了?

  张瑞滨:政党轮替后,台北中山纪念馆不但没有受到(负面)影响,反而受到更多人的重视了。我们的经费预算,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

  记者:这是什么原因呢?按我们通常的理解,国民党在野之后台北中山纪念馆的经费应该下降才对。

  张瑞滨:因为社会普遍对中山先生非常尊重。不管哪个人“执政”,都不会减少对孙中山先生的尊敬。这一点是值得跟大家来说明的一件事,也是值得肯定的一件事情!现在,人们对孙中山先生也还是非常尊敬。最重要的是中山先生的人格,他的思想,他的学说,尊敬是尊敬这个。

  记者:看得出来,你个人对孙中山是非常尊崇的。

  张瑞滨:我在这里服务,也更加深切了解中山先生的事迹。因为了解而更加推崇,更加尊敬!

  记者:目前,岛内对孙中山先生的评价还是一致正面的么?

  张瑞滨:很正面的,从来没有负面的。

  记者:可是我记得在40年前就有了一些和主流不同的声音。1965年李敖写《孙中山与中国西化医学》,被当局查禁。1987年写《孙中山研究》,更被国民党台北市新闻处处长唐启明告到地检处。到了现在,岛内对孙中山的评价是否日渐多元起来?大陆学界对孙中山的评价开始多元化,有些批评还非常尖锐。

  张瑞滨:没有像你所说的多元化起来,还是非常一致的。李敖是纯粹就历史观点去说了,其实每个人都不能说是十全十美的圣人,从历史学的角度,就某个小部分提出(不同的)看法,这是无可厚非的。对于李敖,从台北中山纪念馆对他的接触和了解,他还是非常推崇孙中山先生的。

  当然,我们也有一些学者提出一些他个人的看法。台湾是一个学术研究一个非常开放、自由的地方。你可以从任何一个角度去批判,不会被视为离经叛道,只要本身是一个健康的批判,不是诬蔑的,大家也都能够愿意和你来讨论。

  记者:现在在台湾,“台独势力”对孙中山的评价也相对正面吗?

  张瑞滨:他们不会碰触到这一块。

  记者:回避评价孙中山?

  张瑞滨:对。

  中山思想有助于两岸和平

  记者:在你看来,两岸在对孙中山的研究和纪念上有何异同?

  张瑞滨:台湾现在比较倾向于(对中山先生的)历史的研究。不是像以前一样有些政治意识的味道。现在两岸大概都倾向于历史的研究,做学术和思想上的探讨。这是很健康和正确的做法。

  记者:也就是说两岸的研究和纪念在你看来没有太大的差别。

  张瑞滨:对。当然,我们台北中山纪念馆所做的纪念活动是非常多,每年11月12日(诞辰纪念日)、3月12日(逝世纪念日),还有5月16日(台北中山纪念馆的馆庆),这三个大的日子,我们都会举行一系列的活动。至于中山思想的学术研讨会,我们台北中山纪念馆一年到头都在做,去年一年就办了十九场。

  记者:孙中山获得国共两党的一致尊崇,你觉得原因在哪里?

  张瑞滨:他是海峡两岸共同尊敬的伟人。他对国家的贡献,当然不在话下。最重要的还有他人格的伟大。

  记者:现在大陆这边高规格纪念孙中山诞辰140周年,一个背景是国共正进行“第三次合作”。孙中山当年推动了第一次国共合作。你怎么看国共合作的问题。

  张瑞滨:中山先生所提出来的不管什么样的想法,基本的(出发点)就是为了整个国家和所有人民的福祉。我个人的看法,只要对国家对社会对民族人民有所贡献,能够很迅速看到它的繁荣和成长,这种做法当然就值得我们尊敬,也值得我们大家来推动。

  记者:结合两岸目前现状,你觉得中山先生的思想对两岸和平发展……

  张瑞滨:(对两岸和平发展)我是非常期待的。一定要反复地不断地去沟通去探讨,才能找出一个比较健康的、两岸都能接受的管道。我们现在以中山思想作为研究的主题,共同来探讨,理性地去激荡,我相信对于两岸的交流、发展与和平都是有正面意义的。唯有透过密切的沟通,理性的交流,才能增进彼此的认识和了解。中山先生思想对两岸是有正面意义的。

  本报记者韩福东

  纪念

  台北中山纪念馆

  常办中山思想研讨会

  台北中山纪念馆筹建于1964年,1972年落成完工。一开始,这里主要陈列孙中山革命遗物,供海内外人士瞻仰。随着时间的推进,它的展演功能日益扩张,目前已成为台湾岛内最具多功能的社教文化中心。

  每年11月12日(诞辰纪念日)、3月12日(逝世纪念日),还有5月16日(纪念馆的馆庆)都会举行一系列活动。平时经常举办中山思想学术研讨会,仅去年一年就办了19场。

  在孙中山诞辰140周年前后,台北中山纪念馆举办的活动包括:音乐会、邮票、藏书票和绘画展览、第34届青年水彩画比赛和国际友人华语演讲比赛等。同时,自11月11日开始,100多名分别来自台湾各地、大陆、香港和日本、韩国等地的学者,将在这里召开第九届“孙中山与现代中国学术”研讨会。

  南京中山陵

  孙中山先生长眠于此

  南京中山陵位于南京市东郊钟山东峰小茅山南麓。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在北京病逝。遵照先生生前归葬南京东郊钟山之遗愿,南京国民政府决定建造中山陵。来自海内外40余份应征图案中,著名建筑师吕彦直的方案脱颖而出。警钟形的空间造型,暗含“木铎警世”的深刻含义。表达了“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的警世遗训。融贯中西的建筑精神与中山先生的思想气度,融为一体。1929年春,陵墓主体工程完工,同年6月1日举行了隆重的奉安大典。从那时起,孙中山先生就一直长眠于此。

  中山陵前临平川,后依青山,呈警钟表。巧妙地运用了钟山南坡由低渐高的地形,沿用中国传统依山为陵的惯例,采用中轴对称布局,给人以法度庄严之感。从陵门到墓室,层层向上推进,蔚为壮观。祭堂内刻有孙中山手书的《建国大纲》,正中是孙中山坐姿雕像,墓室里陈放着孙中山卧式雕像。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高度重视对中山陵的保护。刘伯承任南京市长时,曾特地从湖南运来2万株杉树和梧桐树,种植在陵墓四周。1961年,中山陵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几十年来,中山陵不断整修拓新,园林总面积达3000多公顷,每年吸引海内外游客四五百万人次。

  广州中山纪念堂

  驻穗日军在此签降书

  广州中山纪念堂是全国及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广州人民和海外华侨为了纪念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而筹资兴建的纪念性建筑物,由我国著名建筑师吕彦直先生设计,1929年动工,1931完成。

  广州中山纪念堂是一座富丽堂皇的八角形建筑,外形庄严宏伟。采用钢架和钢筋混凝土混合结构,跨度达71米的建筑空间内不设一柱,更显气势恢宏。它是广州市大型集会和演出的重要场所。1945年9月,驻广州地区的日本侵略军在这里签字投降、解放后,每年各种纪念孙中山先生的活动、省市的重要集会和文艺演出都在这里举行。

  链接最早的中山纪念堂

  恐怕很少有人会知道,中国最早建成的中山纪念堂,并不在广州,而是在广西梧州。

  为了筹备北伐,于1921年10月至次年4月,孙中山曾先后三次驻足梧州。

  1925年3月,孙中山先生逝世。梧州人民怀着深切的悼念之情,积极响应李济深的倡议,在风景秀丽的北山中山公园兴建中山纪念堂,纪念堂于1930年10月落成,是中国最早建成的中山纪念堂,比1931年年建成的广州中山纪念堂还早一年。

  究竟有多少条中山路?

  孙中山先生逝世后,全国究竟出现了多少条中山路,多少所中山大学,一时难说清。在我国,以孙中山的名字命名的中山路,遍及神州大小城市,最北边的有黑龙江哈尔滨,最南边的有海南琼山,就连台湾和澳门特别行政区也不例外。孙中山在澳门读书、行医和宣传革命时,以孙逸仙闻名于世,故澳门有一条孙逸仙博士大马路。孙中山曾多次去台湾,联络海外人士,散布革命种子,因此台湾的基隆、高雄、台北等城市也有中山路。

  各地的中山路历经洗礼,但路名始终不变。中山路的纷纷命名,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产物,那时,我国的许多城市尚处于雏形阶段,以今天的眼光看,道路大多很狭窄,但中山路多处于城市的中心地带。因此,徜徉中山路,也可触摸到这些城市的心脏。如今,上海、天津、重庆三个直辖市都有中山路;许多省的省会如广州、沈阳、哈尔滨、南昌、南京、杭州、武汉、长沙、贵阳、兰州等都有中山路,一些自治区的首府如乌鲁木齐、呼和浩特、南宁和银川也有中山路,地级市里的中山路就更多了。

  中山路,常常是“藏龙卧虎”之地,有许多革命遗迹,现在都已成了青少年教育基地。

  中山路有长有短。短的只有几百米,长的绵延十几里,甚至几十里。广东是孙中山的革命大本营,几乎他到过的地方都有中山路。广州市有多条中山路,即中山一路、中山二路……中山八路和中山大道,还有中山纪念堂、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等。杭州的中山路纵贯市区,在长度上也可资炫耀。无锡和桂林的中山路以及汕头市的中山路也是繁华一线穿,沿路商店鳞次栉比,高楼比肩而立。

  上海的中山路很有特色,往昔,从中山东路到中山北路再到中山西路然后拐到中山南路,就可环绕上海内城一圈。

  图:

  1973年,孙科夫妇莅临台北中山纪念馆参观。

  1929年,孙中山灵柩移出后,将孙中山衣帽土封于北京碧云寺石塔内,即为衣冠冢。

  1929年,孙中山灵柩移入祭堂。

  1983年,台北中山纪念馆外景。

  2005年4月27日,两岸分隔56年后,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到大陆访问,在南京拜谒中山陵。新华社发

  1998年重新维修后的纪念堂。

  孙中山手书的黄埔军校校训。

  (南方都市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