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支教生活:我们,苦并快乐着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3日12:36 新闻晚报
□晚报记者谢正宜 冯兰蔺摄影报道

  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动地球。

  给我一周时间,我们希望为高原的孩子们奉献全部。

  西宁市湟源县日月乡兔尔干村,海拔3800米,距长江之尾的上海达2400公里。

  高原的灼热阳光、牛粪堆的火炕、烟灰味的干草,土坑上加块板就是一个厕所,还有每餐必食味如嚼蜡的馍馍……虽然,我们来去匆匆,但对于那个陌生的高原来说,我们的存在真实且温暖。支教的5个日日夜夜中,我们教会孩子们做人的道理,分享来自上海的爱心图书,并主动牵线搭桥资助了34名成绩优异却濒临退学危机的学生。

  在青海支教的点滴生活,我们苦并快乐着!

   爱心捐赠 “我们现在最缺的是书本”

  10月30日,本报头版的《晚报超女支教日月山》一经刊登,短短几天时间,许多热衷公益的单位和读者纷纷来电要求献一份爱心。11月8日下午,这份沉甸甸的爱心随进藏火车一起,顺利抵达日月乡兔尔干村藏族小学。中午12点,刚接到消息,兔尔干村藏族小学的张校长便放下手中的筷子,顾不上吃完午饭,一个箭步从教学楼奔到操场。

  “现在最缺的就是书啊,这些东西正好够孩子和老师们看上一段时间。”没等把话说完,张校长便急忙招呼同事一起搬动箱子。记者了解到,兔尔干村现在没有书店,离村里20多公里的湟源县城也常常闹“书荒”。“学生们要看书,只能到西宁市区去买,但那里还常常买不到最新出版的书籍。”

  “这本是给中学生的,这本适合小学生看……”为了能兼顾此次支教的两所学校,记者临行前特意将爱心捐赠书籍分成了小学和初中两部分。分书的时候,同学们忍不住围了上来,个个眼里闪着“饥渴”的目光。

  接过书后,孩子们无限满足

  “阿姨,这本书说的是什么?”孩子们羞涩地问,但不敢看着我们,生怕站在一旁的校长和老师责怪他们的“无理”。

  “拿着吧,没关系的。”我们柔声细气地说。于是,很多只小手伸过来,在接到我们递上的书本后,孩子们议论着,小心翼翼地抚摸着崭新的书本,无限满足地咧开了嘴。“谢谢老师!”、“谢谢阿姨!”一声声弱弱的感激,听了叫人生疼。

  短短15分钟,64公斤的书籍和文具,在兔尔干村藏族小学和日月乡藏族中学分发一空。两所学校的校长告诉记者,为了能让更多的同学读到新书,他们将把这些书籍分门别类编上书号,陈列在学校图书馆中,让更多同学能读到从上海传递而来的爱心。

   电脑新教具

   “有人通过网络联系上我们学校了”

  “这是什么?”孩子们好奇地问。打开电脑,连接网络,看新闻,即时聊天,这下子不但是学生,有些当地老师也凑了过来,看得津津有味。于是,记者手里用来发稿的手提电脑成了老师和学生的“新教具”。

  一张张在青海高原拍摄的照片一一呈现在电脑屏幕上,一篇篇记者写的日记即时上传到报社的记者博客上,孩子们好奇地看着每个网友的回复和反应。

  “你好。”记者试着和报社同事李星言连线。

  “你,你是谁,你平时不怎么说话。”李星言马上回来一句话。

  老师和孩子们都笑了,原来这就是网络,这就是聊天。

  “这数码相机怎么上传照片?”、“你们的百名记者博客秀怎么浏览啊?”、“老师,我把你们的博客都下载下来存在U盘里了,以后不上网也能看了。”、“记者老师,好消息,有人通过网络联系上了我们学校,要继续捐助我们的孩子,还有书籍和DVD机器呢!”

  ……“我们现在也用网络下载最新的教案、试卷。”日月藏族乡联合利华希望小学教导主任李淑贞告诉记者。

  虽然老师们对电脑已经不陌生了,但是村子里的孩子,对这个接电线的大玩意还是不太熟悉,连开机、关机都觉得十分好奇。日月藏族乡兔尔干村联合利华希望小学也开始建设起了电脑教室,希望有一天,这个通往世界的桥梁畅通无阻,让蓝天白云下的孩子们眼界更开阔。

  志愿者上课

   使出“法宝”活跃课堂气氛

  包括本报两名记者、上海师范大学学生和金佰利公司员工在内的7名支教志愿者,被分别安排到日月乡藏族中学和兔尔干村藏族小学,进行包括语文、数学、英语、音乐和体育在内的日常教学。

  来自上海师范大学的志愿者姜鹏杰,在去青海的火车上已经预习起了备课方案。“此次支教机会难得,我们是从二十几位大四学生中入围的。在毕业前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也是我们的心愿。”姜鹏杰现在是上师大人文与传播学院的大四学生,为了备好课,他把当年读初二时的数学课本也从床底翻了出来。同为上师大学生的张一凡、何牧、仇尔妮以及金佰利(中国)公司的员工徐康乐也早早开始准备起了各自的教学课程。

  11月6日,7名志愿者同时“上岗”。讲故事、互动游戏、用各类文具和上海土特产做成的小奖品,成了吸引学生们的课堂“法宝”。

  课堂上,志愿者们是孩子们的老师。课堂下,志愿者们就成了老乡家里的一份子。在藏族小学读四年级的马雄,每次吃完饭,总会缠着住在他们家的新老师何牧和仇尔妮,陪他们玩从上海带来的飞行棋。何牧告诉记者,马雄很机灵,也很会撒娇,惟一的缺点是不爱学英语。要玩飞行棋前,新老师们总会让他背上几个英语单词。马雄的父母看在眼里,直夸新老师“有两下子”。

   离别泪:抹也抹不去

  要走的那天晚上,五年级的魏生龙腻在支教老师旁边说说笑笑,我们给他和他的哥哥生君演示上门户网站,搜索引擎,他们对每个新事物都感到惊奇。

  手提电脑有摄像头,我拉着他们拍照、拍视频。生龙对着摄像头,又看看支教老师,羞涩地说:“阿姨,我爱你。”突然,他漂亮的脸皱了起来,开始哭。反手抱着我们,说:“阿姨,我舍不得你们”。我们把他搂进怀里,把脸搁在他小小的脑袋上,轻轻揉着他的头发,鼻子一酸,眼泪也慢慢掉下来。

  这是个班长,是个大队主席。而现在,他只是一个重感情的,孩子气的,撒娇的,不肯离别的孩子。

  而马雄家的灯,早就灭了。

  离别最后一晚,住在他们家的志愿者何牧和仇尔妮窝在被窝里轻声抽泣。忽然,里屋的灯亮了起来。小马雄拿着妈妈的衣服轻手轻脚地走出来。“阿姨,给您盖上,别冻着了。”马雄的小脸上淌着还未干涸的泪:“阿姨,你别走……”

  马阿姨闻声从屋里走了出来,赶紧一抹鼻子抱起穿着单衣的马雄:“乖,阿姨今晚不会走的。”

  这一晚马雄家的灯灭了又亮,亮了又灭,直到天明。

  11月10日,是说再见的日子。

  临走的那一天,魏生龙已经去上学了,魏生君因为要考试,不用很早起来,但他仍然赶着起床,帮着住在他们家的志愿者张一凡和姜鹏杰拿着行李,老奶奶还是在哭,老人的眼泪是渗出来,淌在皱纹里,抹也抹不去的。

  魏妈妈和其他几家来送行的妈妈也都哭了,那仿佛是只有电视里才有的场面。

  别过头去,走上车子,绝尘而去之后,一个又一个女孩子,泪流满面。

  而男孩子们的面孔,也沉了下来。

  这一别,会不会是终生不见?

  我们会再见的。

  我一定会再来,再见。

  不是一时的冲动和热情,不是不负责任的许诺。是我们和孩子们的约定。

  魏生君,魏生龙,何万祥,罗玉福,谢文玲,张世清,王超敏,赵清,马雄……所有所有所有的孩子们,记得我们的约定。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