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深圳中院急于“辟谣”是怕舆论监督?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4日00:00 新华网

  亦菲作者文集

  近日有关深圳中院多名法官被双规,中纪委官员进驻深圳的报道见诸媒体,深圳中院负责人急忙通过当地媒体郑重其事地“辟谣”:这是一个完全失实的报道,而且这一不负责任的报道在社会上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见《深圳特区报》2006年11月10日)有媒体据此马上发表时评,指责有些媒体是把“心思放在打擦边球上,注定会打出漏子”,“反映

了社会的浮躁心态”。(见《南方网》2006年11月10日)

  然而事隔一天,新华网和《南方日报》、《羊城晚报》等主流媒体分别报道了来自深圳检察机关的权威信息:深圳中院1名副院长4名法官受贿落马。不言而喻,尽管原来刊出消息的媒体报道有个别地方用词不当,但深圳中院出现了极为严重的腐败案已是抹不去的事实。面对如此确凿的腐败事实,深圳中院恐怕也没有原先的勇气再把“辟谣”进行到底了,其遭遇的尴尬也可想而知。

  面对媒体关于多名法官涉腐的披露,深圳中院不是首先进行认真反思,认真查找腐败产生的原因进行整改,而是抓住报道中无关宏旨的个别字句不准确的枝节问题,急急忙忙进行所谓的“辟谣”,实在令人费解。

  在法治社会,司法机关应格外注重自身权威公正的形象。但是,靠什么来树立形象很值得研究。形象尤其是清廉形象不是靠喊出来的,更不是靠“掩”出来的。面对腐败事件,假若首先想到“面子”,而故意掩盖腐败事实,非但于事无益,反而还会越抹越黑。

  其实,媒体曝光深圳中院数名法官涉腐,对深圳中院的法官和整个法院系统都有重要的警醒意义。只有及时吸取教训,防患于未然,才有可能维护自己的形象。因此,主动引进舆论监督,不但是深圳中院维护自身形象的有力举措,也是鞭策法官在头脑中筑起“防腐墙”的有效保证。

  深圳中院的尴尬“辟谣”,说到底是对舆论监督存在认识上的问题。虽然现在没有那个权力部门对舆论监督公开说不,但在某些权力机关,却时常出现不满媒体批评,不愿意被舆论监督的现象。每当媒体关于某地腐败问题的曝光,总传出迁怒媒体的传闻。可见,在一些地方推进舆论监督仍很艰巨,仍然需要对各级官员补上舆论监督这一课。

  相关文章:法院院长为何成"腐败高危人群"?

  如何保证下一届村官不再腐败

  防止法官腐败得想新办法

  警惕破产制度设计中的腐败黑洞

  法官的产生与监督是预防法官腐败的关键

  5名法官缘何集体坠入腐败"深渊"?

  反腐败需要一点“农民的智慧”

  腐败是导致房价虚高的隐性力量

  遏制“一把手”腐败的四大绝招

  看波澜壮阔的“反地产腐败风暴”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