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诗人、非诗人 各自歇歇吧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4日00:45 北京晨报

  “爱写不写爱看不看”是最好解决方式

  近日,当代诗坛风云再起。诗人赵丽华的几首旧作遭恶搞,网上网下极尽嘲讽之能事。9月30日,数十位现代诗人以“支持赵丽华,保卫现代诗歌”为口号开了一场诗歌朗诵会。会上,诗人苏非舒当众脱衣、裸体朗诵,引发强烈反响;10月26日,《人民日报》记者李舫发表《恶搞中沦为大众娱乐的噱头谁在折断诗歌的翅膀》,对当代诗歌进行批判。11月3

日,海南省作协常务副主席、《天涯》杂志主编李少君在博客发表“檄文”《强烈要求<人民日报>记者道歉!》,认为李文曲解赵丽华和当代诗坛,引发诗坛地震。(《南国都市报》)

  李少君都说了些什么呢?“我写这篇文章,是对那些不了解当代诗歌,仅凭一些没有根据的道听途说甚至是故意造谣惑众、妖魔化当代诗歌和诗人并误导大众的行为的一种抗议。”“对赵丽华诗歌进行批评是正常的,但不能由个别诗人的个别随意之作就全盘否定当代诗歌和诗人,甚至否认这个诗人的全部创作都是不公平的。”

  如果李少君不是海南作协副主席、《天涯》主编,掌握着一定话语权,如此逆风行船、冒天下之大不韪之言论,会刊发出来吗?倒推开去,如果赵丽华不是知名诗人,还是所谓“国家级”,河北《诗选刊》的编辑部主任,会成为众矢之的吗?如果不是网民的口水形成的合力要淹死人,几近“多数人的暴力”或谓“舆论暴力”,赵丽华会丢盔弃甲、全无还手之力?

  这是一个社会大转型的时代!这是一个充斥着浮躁喧嚣的时代!这是“注意力经济”的时代抢占眼球为尊的时代!这是“芙蓉姐姐”大S身型的时代!这是“国学辣妹”腰肢扭动的时代!……正如一位诗歌爱好者的留言一针见血指出的:争来争去,又有多少人指向了诗歌本身?

  继续追问下去,正所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试问这些网民们,对新诗、对当代诗坛又有着怎样的了解呢?诗学素养和诗歌鉴赏能力又怎样呢?

  莫说是网言,即便是公诸传统媒体的言论,如80后作家韩寒,即大嘴一开,满是荒唐言,充斥着常识性错误,笔者在10月9日《深圳商报》即曾撰文《韩寒谈诗,无知者无畏》,逐条指出;知名杂文家郭松民日前发表评论《人们何以会“兴高采烈地诋毁诗歌”?》,把赵丽华的《一个人来到田纳西》树为靶子,甚至平白无故添头加尾——“一根黄瓜/又一根黄瓜/是俩黄瓜/”、“我坚决不能容忍/那些/在公共场所/的卫生间/大便后/不冲刷/便池/的人……”——再争下去,除了口水还是口水,又还有什么意思呢?

  诗人本就是感性的,不是理性的,正如所谓“诗主情”;诗人本就是务虚的,而不是务实的,如其不然,陶渊明也不会连呼“不为五斗米折腰”挂印归田去,李白也不会叫杨国忠磨墨,高力士脱靴,水中来捉月……

  同在一个地球,分属两个世界,本就不是同一类型的人,何必相互“对牛弹琴”呢?爱写不写,爱看不看,还有什么比这更好的解决方式呢?

  再争下去,除了把一个已吹得够大的泡沫再吹吹大,又还有什么意思呢?!

  于立生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