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让新秀更快脱颖而出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4日01:55 中国青年报

  本报记者 桂杰

  中国文联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期间,那些年轻的面孔总能让人眼前一亮。在北京市文联代表团,最年轻的代表才22岁。如何培养青年人才,让这些人更快地脱颖而出,是代表们在一起谈论的热点话题之一。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用评奖的方式推出新人新作是中国文联进行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手段。目前,中国文联和各文艺家协会共同主办的常设全国性文艺奖项共12个。每一次评奖都是对该领域人才的一次大检阅。

  第七次文代会以来,中国戏剧家协会通过戏剧梅花奖、中国曹禺戏剧奖的评比,推出了一大批优秀剧目和优秀人才。在打造精品剧目的同时,培养和锻炼青年演员。随着话剧《生死场》、黄梅戏《徽州女人》、川剧《金子》等剧目的演出,田沁馨、韩再芬、沈铁梅等青年演员的名字为越来越多的观众所熟悉,如今他们已成为戏剧创作表演中的生力军。

  据了解,除了评奖以外,文联的各协会还利用多种渠道培养文艺新人。中国曲协主席刘兰芳介绍说,曲协在曲艺人才的培养上做了大量工作,目前有多种方式培养曲艺新秀:一种是师傅带徒弟的方法,口传心授,在一些传统段子的继承上,这种培养方法就显得十分重要;二是开办各种层次的学习班,如在评书、大鼓、相声等领域,在普及的过程中发现新秀和人才;此外还通过各种形式的比赛和海选,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过程中发现新人。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文代会代表、北京市剧协秘书长杨乾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艺术界除了要培养名角和明星,培养那些崭露头角的人才和新秀、积累观众也是各门类艺术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据介绍,从2001年开始,北京市剧协通过向政府申请资金筹备并主办了六届中国大学生戏剧节,目前已经有来自全国20几个省份的高校学生的戏剧作品走上了京城的舞台。

  6年来,通过剧院演出以及“戏剧进社区”等活动,大学生戏剧节的影响不断扩大,观众不断增加。

  杨乾武说,为了把更多崭露头角的戏剧新秀留在舞台上,并有继续展示自己的空间,从明年起,大学生戏剧节将更名为“青年戏剧节”。

  本报北京11月13日电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