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诚信缺位谁为助学贷款买单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4日04:18 大河网-河南日报

  因毕业前未能还清助学贷款,一些高校毕业生被学校扣发了毕业证和学位证,耽误了找工作、公务员考试、职业资格考试等机会。这就意味着他们的事业选择要推迟几年,与同龄人的竞争首先输在了起跑线上。

  学校扣发毕业证等行为,客观上给贫困学生无论心理上还是生活上都造成了很大的伤害。目前存在的助学贷款还贷率不高的问题,使一些高校为了防范助学贷款中存在的逃贷

、骗贷风险而不得不出此下策。

  无疑,国家助学贷款政策是体现教育公平的重大举措。近年来,国家也在不断推动助学贷款的惠及面和可操作性。如2004年,国家有关部门出台新政策,学生在校期间的贷款由国家财政全额贴息,助学贷款的还款年限从毕业后4年增加到6年等。

  然而,为什么这一利好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却遭遇了让学生可怜、学校无奈的两难境地?整个社会缺乏诚信体系,制度本身存在的漏洞,相关法律法规的缺位使助学贷款政策实施陷入尴尬。

  从宏观来看,中国目前没有完整的诚信体系,缺乏与信用有关的法律法规,一旦出现学生骗贷、逃贷的情况,其风险完全由高校、银行和政府承担。没有相应的惩戒措施对这类行为予以约束和制裁,完全依赖学生的道德修养来确保还贷是不现实的。

  在一些欧美国家,健全的个人诚信体系是各种法律法规的有效补充。诚信记录是从一个人出生开始伴随终生的“名片”,它成为任何机构对个人信用好坏判断的依据。然而,在中国这样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要在短时期内构建起这样一个诚信体系是很难的。

  要在现阶段妥善处理防范助学贷款风险的现实问题,有关部门应该通力配合,探索多种办法。如把家庭抵押与担保人制度相结合,将还贷与养老、医疗保险等挂钩,还可以建立与工资挂钩的灵活偿还制度。只要不懈努力,助学贷款中的诸多难题是有可能解决的。

  (新华社广州11月13日电)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