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国学不是时尚标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4日04:19 大河网-河南日报

  国学如今似乎成了“万金油”,任谁都想沾上一把,显示内涵,装点门面。网络上最近又出现了一个“国学辣妹”,其夸张的造型与芙蓉姐姐有一拼,不过这回腰肢是扭在孔庙内,且宣称要勾引的人是孔子,“孔子曰‘食色,性也’,我去慰藉他千年的寂寞,他也一定会很高兴的。”这位自称是白居易第53代后人的女大学生白鹿鸣在博客中称要以重振国学为己任。

  此事在网上掀起轩然大波,引来争议无数。与之前的木子美、芙蓉姐姐,近日的山东二哥、妖妃娘娘一样,这不过又是一个想出名想疯了的人,又是一次争夺眼球的炒作而已。在这个价值取向多元的时代,网络成了延伸和放大个人话语的介质。只是网络红人层出不穷,噱头日新,骂者却依旧,沿袭的仍然是“越出位越骂,越骂越红”的路子。

  “辣妹”扯上振兴国学的大旗,可谓无知者无畏。这个把楹联写得如同打油诗的小女子在孔庙搔首弄姿,丧失了对传统文化最起码的敬畏心。也许有人会说,“辣妹”懂得拿国学炒作,拿文化说事,比芙蓉姐姐的单摆造型,比一些网络红人的一脱了之,反而多了点“内涵”。然而孔子地下有知,想必会对“辣妹”错误地把《孟子·告子上》中的“食色,性也”归到他头上感到不快,对她缺乏基本人文素养的狂言也会瞠目结舌。

  近来,国学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凡事一沾上“国学”二字,就会成为热点,频惹争议。我以为,人们对国学命运的忧心,不是对国学学术化研究的不认可,而是对国学大众化传播的不满意,是对国学被随意贴上时尚标签的不满。

  要让国学真正走向大众并融入人们生活,必须依赖传播者深厚的文化素养和专业知识。以半吊子国学,“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甚或像“国学辣妹”以吸引眼球的噱头“戏弄”国学,结果只会践踏了国学,嘲弄了自己。⑥2

  □冻凤秋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