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查查哪个环节有问题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4日04:19 大河网-河南日报

  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11月9日透露,自去年松花江水污染事件以来,中国平均两三天发生一起与水有关的污染事件,目前已达150多起。(据中新社北京11月10日报道)

  经过了一些像松花江水污染这样的事件后,应该说,对环保问题的重要性,整个社会都有清醒的认识。

  环境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社会问题,污染已对社会稳定形成严峻挑战。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目前有1/4人口饮用不合格的水,1/3的城市人口呼吸着严重污染的空气,死亡的癌症患者中有70%是因为环境污染。(见潘岳的文章《和谐社会与环境友好型社会》)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从国家到地方,都出台了有关环保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有些地方还实行了一把手负责制、一票否决制,不断加大环保力度。

  但是,两三天一起水污染事件,还是让法规制度都处于尴尬境地,污染的问题,似乎像电脑删除不掉的病毒,使法规制度好像没了效用。

  潘岳就在新闻发布会上对环境问题开出“药方”:只有实施规划环保,才能从源头上防范环境风险,真正维护公众的环境安全。这诚然是个好办法,但这办法只是面对将来,而对已形成的污染源,却起不了多少作用。

  面对目前严峻的环保形势,减少污染,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怕不是某一个环节的问题了,而必须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去查漏洞、找问题,有漏洞堵住漏洞,有问题解决问题。

  《经济参考报》11月10日的报道说,洞庭湖被造纸厂包围,部分地方湖水泛着白色泡沫,气味刺鼻,而某些造纸厂还在扩大生产,肆无忌惮排污,地方政府的监管形同虚设,有的部门甚至出台土政策,客观上鼓励排污。当地一位环保局长诉苦说:“环保局长站得住的顶不住,顶得住的站不住。环保部门属于横向管理单位,人权、财权都在当地,小造纸厂我们也想关闭,但谁敢与当地政府过不去?”

  于是,很多时候污染问题往往是在群众举报甚至是出现冲突之后,才被发现。下大力气解决的问题却难以解决,说明我们现在的治污制度和机制还存在问题,要让碧水蓝天常驻人间,看来还须进一步完善治污法规,转换体制机制,加大工作力度。古人说,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搞好环保工作,能不能先从充分利用现在科学技术手段入手,建立更广泛的监测网,加大监测密度,把污染问题消灭在萌芽里呢?①7

  □吕志雄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