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广东鞋业还有二三十年黄金发展期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4日09:24 南方日报

  广东鞋业还有二三十年黄金发展期

  欧盟反倾销难挡快速发展步伐,向山区两翼转移空间大

  最近由广东省经贸委牵头、广东鞋业厂商会和广东省皮革工业协会共同参与的一项联合调研发现,广东在皮革、制鞋产业仍将有20年以上的上升周期。调研发现,广东的皮革

制鞋产业配套能力仍具有西部等地不可取代的优势,同时粤北、粤东、粤西充足的土地储备足以支持产业的省内转移。业内认为,这一判断主要针对近来盛行的广东鞋业外移论,也将给广东未来制订皮革制鞋产业政策提供更多依据和支撑。对于今后20年广东鞋业继续保持升势,行业协会进一步呼吁,归根到底要修炼内功,加大设计研发投入,打造若干区域品牌,推动一批“百丽”拿下单打冠军。

  广东鞋业未来20年长盛不衰

  国内外行业专家普遍认为,本世纪头20年仍然是我国皮革行业发展的大好时机。然而,近年来鞋业界一直有一种担心:广东的制鞋产业将会向省外转移,尤其是向西部、中部等内地转移。广东鞋业厂商会会长丘小广则认为,广东具有制造基础扎实、市场运作规范、产业配套齐全、人力资源充足、政府服务到位、政治环境宽松等非常有利的条件,适合皮革、制鞋业发展的基本要素仍普遍存在;虽有问题和困难,但可以通过改造、调整和提升来解决。因此,广东仍然能够搭上中国皮革、制鞋业未来20年的发展快车。

  广东省皮革工业协会理事长王建新告诉记者,广东已形成完整的皮革、制鞋产业链。“除此以外,我们的调研还发现,大量熟练、勤奋的技术工人云集广东也是内地无法取代的产业优势。”王说。

  皮革制鞋业虽未列入广东九大支柱产业,但广东的制鞋、皮具箱包产能在全国同行业乃至全球来讲都具有突出的位置,全球1/4的鞋、1/3的皮具箱包产自广东。深圳新百丽鞋业有限公司连续多年居全国女鞋销售量第一名;广东的万里马、皇冠、苹果牌皮具箱包均列全国销量前十名。

  山区两翼产业转移是新一轮机遇

  如今,摆在行业面前的是,广东皮革制鞋业如何实现产业提升?

  广东省经贸委有关负责人认为,我省鞋业总体发展方向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技术创新为动力,调整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区域结构,努力实现产品从低档为主向中、高档为主发展,生产过程从高消耗、高排放型向资源再循环型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数量主导型向品牌效益主导型转变,打造区域优势,建设好国内重要的皮革、鞋类生产、出口基地和专业批发市场,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和行业整体素质。

  丘小广则认为,聚集在珠三角的皮革制鞋产业确实有产业转移的迹象,但是它们大可不必千山万水转移到内地,因为在粤北、粤东、粤西地区土地储备充足,那里正在制订政策欢迎珠三角的产业转移。种种迹象表明,珠三角鞋企确实有向粤东、粤西两翼和广州以北发展的趋势,刚刚授衔“国字头”的“中国女鞋生产基地”所在地惠东就是承接台湾、珠三角制鞋业转移的典型案例。

  突出打造优势企业和产业集群

  当务之急要实施名牌带动战略,形成一批像“百丽”这样的优秀民族品牌群体,为争创世界名牌打好基础。近日,广东鞋业厂商会和广东省皮革工业协会组织对全省行内企业进行分类排序,评选百强优势企业。据悉,广东皮革、鞋类目前有中国名牌产品2个、中国驰名商标1个、国家免检产品6个、广东省名牌产品14个、广东省著名商标19个。

  王建新告诉记者,全行业还在酝酿加强产业集群的建设,旨在形成行业发展的骨干力量和区域品牌。具体来说就是,“在花都狮岭皮具、惠东女鞋、揭阳制鞋三个产业集群列为全省第二批升级示范区的基础上,力争在3年内,使鹤山男鞋、深圳龙岗女鞋、厚街制鞋、潮安工艺鞋等列入升级示范区。”王还透露,广东皮革鞋业还将在花都狮岭“中国皮具之都”、惠东“中国女鞋生产基地”的基础上,争创更多的国家级专业生产基地称号。目前,广东具有皮革、制鞋类产业集群特征的专业县、区、镇有6—8个,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专家访谈

  广东鞋业厂商会会长丘小广:

  应对反倾销最有力的武器是强身健体

  很多人已经知道,欧盟不顾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反对,从2006年10月7日起对我国皮鞋征收16.5%为期两年的反倾销税。但我认为,欧盟反倾销阻挡不了广东鞋业快速发展的步伐,应对反倾销的最有力武器是强身健体。因为,除了贸易摩擦外,目前广东鞋业正面临着诸多考验。产业较大程度依赖外贸和贴牌加工,导致目前广东鞋存在缺少品牌、产品出口附加值不高的状况;小企业为争抢市场不惜互相杀价,造成恶性竞争;民营企业缺乏产品创新和差异化能力,家族式体制束缚了企业发展;来自内地省份及东南亚周边国家和地区同行的竞争日渐明显;从外部看,专业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比较缺乏,近年来“用工荒、用电荒”等问题也对企业生产造成很大的困扰。

  近年来,我省皮革、制鞋业在全省各级政府有关部门、行业商会协会与企业的共同努力下,在品牌发展、技术研发、资源整合、国际合作、环保等领域尝试再次突破。

  为了加大自主创新力度,我们的做法是引导企业运用高新技术和现代适用技术改造重点工艺,建设一批制鞋技术创新中心和皮具箱包技术创新中心。同时,实施名牌带动战略,计划至2010年,再争创中国名牌产品2-3个,国家免检产品2-3个,省名牌产品和省著名商标20-40个,形成一批优秀民族品牌群体,为争创世界名牌打好基础。

  现在还在考虑扶持发展一批皮革、制鞋业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同时因地制宜实施产业转移。经过调研我们发现,省内鹤山、惠东、清新、阳西、榕城、茂港、吴川、潮安等地区均具有承接皮革制鞋业转移的有利条件。

  广东省皮革工业协会理事长王建新:

  皮革制鞋业是常青产业

  专家分析,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里,广东仍然是全球皮革、制鞋业最具竞争力的地区之一。为什么这么说?

  我们看到,经过近20年快速发展,我省鞋类皮具产品在国内外市场均具有强大的竞争力,广东制造已经成为质优价廉的象征。改革开放以来,广东抓住国际皮革、制鞋业产业转移到东南亚和中国沿海的机遇,以创办中外合资企业为突破口,通过三来一补、合资合作等,引进资金、设备、技术和材料,使我省的皮革、制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由上世纪80年代初期发展至今,全省的皮革年产量由不足100万张增至1672万张(折合牛皮标准张)、鞋类由3700万双增至45亿双、皮具箱包由60万个增至8亿个。目前我省轻革产量约占全国15%、鞋类产量约占全国50%、皮具箱包产量约占全国65%。

  同时,我们注意到,企业自有资金较为充足、产品开发能力较强、劳动生产率较高、市场拓展能力较强等。近年来在技术研发、商贸流通领域等方面有了更大的发展,整个产业已经开始进入优化升级阶段,发展后劲十足。

  从外部环境来看,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为我省皮革、制鞋业提高国际竞争力提供了机遇。另外,占有全球1/5人口的中国市场内需不断增大和泛珠三角经济圈的形成为本行业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

  图:

  图表略,详见本报。

  清新:制鞋

  罗村:制革

  里水:制鞋

  南海:制鞋、皮衣

  高明:人造革

  肇庆:制革

  四会:童鞋

  吴川:

  塑料鞋

  高州化州:

  劳保手套

  茂港:制鞋

  阳西:制革

  荷塘:制革

  市区:皮具

  台山:制革

  鹤山:男鞋

  中山:

  制鞋

  皮具

  制革

  惠东:女鞋

  白云:制鞋、制革、皮具

  花都:

  皮具箱包

  市区:鞋、皮具及原辅

  材料市场

  潮安:工艺鞋

  榕城:工艺鞋

  东莞:制鞋、

  皮具箱包、鞋机、鞋材、材料市场

  深圳:高档女

  鞋、皮具箱包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