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究天人之际”的难度与味道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4日09:27 南方日报

  灾害风险管理

  段华明

  追求认识灾害与社会的关系,从本质上说是“究天人之际”。此乃人类最为古老而却永远新颖的课题。

  综观来看,灾害与社会呈现交互作用的互动态势和互馈过程。灾害运动对于社会运行的影响以负向为主,多方面、多层次、宽领域地危害着社会的运行和发展,延缓甚至阻滞社会或社会某一方面的进步。但灾害对于社会也有正向影响,一些正向作用是通过转化过程之后实现的。这是一种在“坏事变好事”意义上的正向作用。人类社会正是在同灾害作斗争中,加深了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和把握,并得出有益的经验教训,趋利避害,因势利导,从而促进社会的进步。这种正向作用使人类社会能够逐步有效地防御种种灾害。而其复杂性在于,这不是一件一劳永逸的事情。范围更大的灾害、危害更重的灾害,或者原来灾害尚未为人所知的方面,正在等待着人们去研究、去解决。灾害的挑战迫使人类日益认真地去应战。人类社会正是在与种种灾害作此消彼长的抗争和演进中,不断地运行与发展的。

  于今,依然困扰人们的是,人类古往今来同各类灾害不懈地进行抗争,但是灾害与人类社会的消长演进,在理性判断、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上,尚存在相当大的出入。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进步(包括对付灾害的科技发展),深刻地改变并将继续改变着当今社会经济生活和世界面貌,而全球灾害的频率还是呈现与日俱增的态势。在社会与灾害的关系中,存在着一个悖论:由人类欲望推动而发展起来的生产力和科学技术,既造成了人类社会财富的急剧增长和人类生活水平的极大提高,又导致自然平衡的破坏并进而导致灾害的不断发生和加剧。人类社会的发展,一方面在积累着财富,另一方面也在积累着灾害。社会财富的积累使得社会富裕程度以及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而灾害的积累却又在妨碍、阻滞着社会的运行和发展。人类为生存而与灾害进行抗争,同时也由于私欲和短视在加剧灾害,从而危害自身生存。人类活动包含着各种各样的不合理因素,特别是人类对大自然的过度索取,对生态环境的肆意破坏,极大地加剧了自然力量的破坏作用。这些不合理因素,或多种不合理因素的积累,都能直接或间接地引起灾害:加剧原有的灾害,产生新的灾害,提高灾害的频度,增大灾害的广度,加重灾害的程度。

  迄今为止,人类对灾害发生的自然原因的探索始终难以有关键性的突破,对地震发生发展的原因和过程仍不甚明了,有些灾害还毫无征兆可觅。即便对于台风(热带风暴),尽管人们已经认识了它的成因,但是对它的变幻莫测,现有的科学技术不能百分之百预测准确,巨大的破坏力至今无法化解。看起来,灾害问题真乃当今之“全球问题”,防灾减灾确为人类的永恒主题。这种全球性与永恒性,也许正在于它是如此地难以解说。古往今来所谓“究天人之际”,难度就在这里,味道也就在这里。

  在灾害面前无知是人类的最大灾害。人类如果不能真正约束自身,便不可能摆脱灾害怪圈的恶性循环。有鉴于诸多自然灾害的不可逆性,而灾害中人为因素是可以管理的,社会群体的脆弱性是可以改变的,人们眼下能做到的事情,就是以约束人类自身行为为着力点,加强对灾害的社会因素的观察、分析和预控,实现对灾害的科学管理、理性干预和及时预警。这是十分必要和现实的。

  我们需要与时俱进的灾害观,尽可能科学解释灾害原因,尽量准确分析灾害后果及影响,进一步深刻认识灾害同人及社会的辩证关系。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目标的确立,意味着对灾害的审慎的理性态度,体现了可操作的关怀人类长久利益的人文精神,从而使防灾减灾在新世纪变成一种新姿态、新责任、新形象和新追求。与灾难的抗争和从灾难的束缚中解放自己的快乐,将是人类永远的希冀!

  作者系中共广东省委党校现代化战略研究所教授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