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暴力是道德危机的名片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5日00:00 山西晚报 |
[新闻回放]据《京华时报》昨日报道:10月20日的北京,一外国女子试图纠正一辆轿车的“违章”行为,司机一怒之下摔了她的自行车。这一幕被网友老安拍了照片发到博客上,并被各论坛转载。10月27日,搜狐博客的著名写手魔杰在自己博客上发出《魔杰1号网络通缉令》。之后,车主牛先生家庭电话等被曝光,频遭骚扰。此后,部分网民又把矛头对准老安,老安由此陷入了网民的口诛笔伐中。 尽管,不论是否违章这位轿车司机的行为都应受到批评;但很显然,网民们对于他的“追杀”也远远超越了批评的底线。 从“虐猫事件”的主角遭遇第一张“网络追杀令”,到“铜须事件”中一名在校大学生因涉嫌婚外恋遭遇铺天盖地的道德讨伐,再到前不久上海一学者发起“追杀流氓外教”行动,以及这起“轿车司机遭讨伐”事件———不难看出,正义大旗的背后,闪现着众多道德哄客们的身影,其特征就是盲目的情绪发泄和无节制道德谩骂。而且,风起于网络的道德讨伐还无休止地向现实蔓延,大有将所谓的“不道德者”送上现实审判台之势。 越来越多的媒体把这种现象称之为“网络暴力”,越来越多的人对此感到担忧。那么,一些“道德之罪”为何会屡屡引发一哄而上,近乎狂潮一般的道德攻击?一起起发端于虚拟空间的网络争论,为何会演变成影响现实秩序和法律制度的热潮?很多人认为,这与浮躁且不理性的国民心态有关,与虚拟空间的言论不受限制有关;但在我看来,这是一种道德危机下的躁动。 不可否认,婚外恋、一夜情等不道德现象,不讲公德等不文明现象,大量充斥于今天的现实生活,传统的道德观和价值观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这种日益凸显的道德危机直接让社会产生了群体性的不安和担忧。在这种普适的道德危机下,社会对于一些不道德不文明行为格外敏感,反应也会表现得非常盲目、冲动和激烈。 “网络暴力”是道德危机的“名片”———在这张奇特的“名片”上,深深镌刻着社会公众对于道德失落的担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