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用世界的语言唱响中国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5日00:02 人民网-华南新闻

  文化部文化市场司有关官员前不久在国家国产音像制品出口工作办公室和文化部文化市场司召开的2006年国产音像制品出口工作座谈会上指出,中国要成为世界文化大国,就不能只盯着国内市场,必须更加主动地走出国门,作为音像市场的主体,文化企业应是“走出去”的主力军,通过市场运作和现代营销方式,推动丰富的中华文化进入国际市场。

  我国音像制品出口悄然起步,目前年出口额已超过1亿元。“经过初步统计,2004至

2005年度仅申请专项资金奖励的10家企业就取得了5485万元人民币的出口业绩。”作为政府采用财政资金奖励文化产品出口的首个项目,前不久在北京召开的“2005年度国产音像制品出口专项资金”使用总结会上透露出这样的信息。其中粤军——来自广东的广州俏佳人公司、广东杰盛唱片公司、广州爱必希文化传播公司、广东孔雀廊公司、广州冲击波公司等等,是这支文化产品出口生力军的中坚力量,它们文化产品的年出口规模不少已超过了千万元人民币。

  “什么样的文化产品能够‘走出去’?”藉2006中国国际音像博览会11月16日至18日将在广东音像城举行的东风,带着这个话题,记者走访了在粤的获得文化部年度国产音像制品出口专项资金的获得者们。

  “走出去”首先要与世界质量同步

  秋日的午后,阳光静静地洒在广州恒福路这座大厦上,给它镀上一层黄金般的艳丽。

  办公室里,音箱中正播放着财政部、文化部出口专项资金扶持项目唱片《黄河号子》中奔放的陕西民歌。话题从中央财政部、文化部拨出专项资金扶持这种民族性的音乐开始。广州爱必希(ABC)文化传播公司的掌舵者徐学辉告诉记者:“我国出口的音像产品中,电影、电视剧都已经很棒了,而我们的音乐,国外对此的认知到目前为止,还只是止于资料性的收集而已。”徐学辉谈到1999年在维也纳金色大厅旁著名的艺术博物馆里,他发现在“亚洲音乐”栏里只有日本、韩国和印尼的音乐,唯一涉及到中国音乐的,是当年尼克松访华时陪同乐团所做的实况录音,“所以这是我们的机会。”这一次维也纳之行,使身为音乐发烧友的他下决心进入唱片业。

  2000年8月,ABC(国际)唱片公司成立。接下来的数年,ABC锐意进取,拿了数个中国第一。“第一个引进授权的HDCD编码系统;第一个率先引进全套DSD录音系统,成为国内首家全力投入SACD市场的唱片公司;第一个打破SACD价格市场垄断。”这是因为徐学辉的目标是要把中国的音乐唱片推到国际上去,硬件首先要与国际接轨。他不遗余力地引进最先进的器材,到国际上寻找最高水准的合作伙伴。“我们把母带带去欧洲,让最专业的人用他们的理念、审美和几十年的经验把它重新处理。我们所做黑胶唱片,请世界音响的教父Mark Levinson来录制;我们对中国音乐母带的制作,邀请德国路德维希斯芦斯特金耳朵工作室的首席录音师布鲁德·弗兰担纲。”

  “‘走出去’首先要与世界质量同步。”徐学辉认为。短短的数年时间,ABC出品的音乐唱片,成为音乐发烧友的挚爱。外交部礼宾司、中国国际友好联合会等准备给国家领导人出访欧美的礼品中,ABC出品的民族音乐唱片多次名列其中。

  要用世界的语言表达中国的精神气韵

  “寻找世界级的合作伙伴,不仅仅出于技术上的考虑,更出于寻找国际市场需要的审美兴奋点,以及要借助对方丰富的市场网络。”徐学辉坦言。

  “要用世界性的语言表达中国的精神气韵。就像赵无极画中国画那样,用油画的笔法,但观者无不认同那是中国画。”作为生长在大陆,移民加拿大同时把事业的根基扎根在中国的世界性居民,徐学辉说自己骨子里很东方,但他更乐意用国际市场的运作方式去追求民族音乐的国际化目标。

  “音乐的多元化发展是一种趋势,中国音乐面对世界,不但应该表现出民族化的个性特征,还应该表现出世界化的包容能力。”一位国内唱片出品前辈这么说。

  “在早期的出口中,特别是在成品贸易中,我们出口音像制品的受众一般是在海外的华人。”广东孔雀廊公司总经理陈锦芳、广东杰盛唱片公司总经理肖少杰都这样告诉记者。在这一阶段中,我国文化产品基本还是处于“有什么出什么”和“外国人选什么出什么”的环境中,不过,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长和影响力的扩大,也随着国内音像企业国际化经验的积累,这种情况正在发生变化。针对海外市场的需求,采用国际化的制作和包装手段,有针对性地甚至是引导性地推出受海外市场欢迎,特别是能够打入主流社会的音像制品,正在成为越来越多企业已经和正在实施的海外战略。

  文化部“国产音像制品出口专项资金”办公室此前向记者透露,民族音乐、纪录片、卡通片等正在成为新的出口热点。包括南粤上述各家文化产品出口企业在内,在2005年度和2006年度的申报项目和最终中选的项目中,与我国传统文化有关的项目为数仍然不少。

  有业内人士称,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国内音像企业已经具有了针对国际市场制作的意识。更为可贵的是,具有了引导西方受众认知中国文化的自觉性。这其中,粤籍文化产品出口企业在市场运作的国际化气度和思路上更是走在了前面。

本报记者 陶小淳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