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红心”闪闪照鸭蛋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5日00:21 红网 |
食品安全的事儿,似乎过一阵就要出一个新“品种”的,这回很震动的是“红心”鸭蛋。央视刚刚披露,一种产自石家庄市平山县等地的“红心”鸭蛋畅销北京,“心”之“红”是因为在饲料里添加了一种神秘的“红药”——那就是臭名昭著的致癌物苏丹红。 “红心”闪闪照鸭蛋,“下蛋”的很爽,吃蛋的遭殃。国人向来重外表,表面光鲜,大众喜欢。养鸭卖蛋的就摸准了这种国民心理,用苏丹红将“蛋黄”弄成了“蛋红”,买 者吃多了也不觉得“蛋红”有什么不对劲了,反而那“蛋黄”不被待见了。这“红心鸭蛋”让我想起“三文鱼为啥这样红”的报道(见7月7日《报刊文摘》)。三文鱼,鲜红夺目,美味爽口,但并非来自大海野生,而是人工养殖场,其漂亮的橙红色并非天成,而是饲料中添加“角黄素”的结果。专家说,国外研究表明,角黄素会积聚于人的视网膜上,过量摄入会导致失明。那么,该管管这个“角黄素”了吧,可遗憾的是,“对角黄素在饲料中的添加使用,我国目前没有明确的管理规定”!由于三文鱼不像鸭蛋那样普及于百姓之口,这个事情当然就不会引人注目了;或许,“角黄素”的危险系数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大,但给个明确的规定、防范其滥用,并给公众一个明确放心的交代,总是必要的吧。 问题恰恰就在这里,事情处于萌芽状态,管理责任者是不放在心上的;当媒体揪出问题公开曝光之后,管理者的习惯思维就是去罚它一把,这倒是能够壮大自己的“执罚经济”的;直到最后不可收拾了,才弄个“雷声大”,才处分几个责任者,吃个“行政记过”什么的。食品安全监管,老是这个样子,这不是扯蛋吗?如果叫百姓给这样的管理者评分,能不叫你吃“鸭蛋”乎? “不辨真伪”是一种长期以来积淀出来的国民文化劣根性。这大约就是学者所说的“实证意识淡薄”所致。余秋雨就分析说:“经济领域的造假机制,看来似乎是商业原因,实际上却是文化原因,首先是由于中华文化至今尚未建立证伪机制。”近代史上著名的汉学家李约瑟博士就认为,实证意识如此淡薄,主要是因为中国式的官僚主义;这种官僚主义以褒贬代替真实,以仪式代替真实,以理想代替真实,并把官制之外的真实一概予以否定,这就使得中国文化在精神上不再习惯于面对真实。看看如今“红心闪闪照鸭蛋”的情形,就知道造假者是如何的“笑真不笑假”。 那么,监管者为何无法长期有效地排除造假?因为他们同样有着“笑真不笑假”的集体无意识,在真假博弈中,骨子里并不在乎你真多还是假多,而在“管理就是收费”、“管理就是罚款”的官僚主义形态下,你越作假他的“收益”反而越大,而买菜的百姓当然就不知道“安全信息”在哪里了。 不同国度的文化心态,造就的安全诚信生态大不一样。刚刚在11月2日《环球时报》上,读到该报驻泰记者任建民写的一篇有意思的文章《泰国人真得很傻吗?》,开篇就说“泰国人喜好美食,但档次显然不高”:“在商场里,可以看到满是虫眼的蔬菜,堂而皇之地摆在架上,居然天天有人买。泰国菜农连既便宜又高效的剧毒农药都不会用,更别说其他高科技手段,诸如陈化粮翻新、泔水油回收、避孕药养鱼之类,他们恐怕听都没听过。”作者最后说:“感觉泰国人直冒傻气,但他们却享受着高质量的生活。”而我们“红心闪闪照鸭蛋”,能照出“高质量的生活”吗? 稿源:红网 作者:徐迅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