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请把10分钟的课间还给学生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5日01:46 燕赵都市报

  本报记者 王俊栋

  下课铃声响起,教师充耳不闻,继续上课;学生面露愠色,无心听讲———“拖堂”,尴尬的教学情景,如同顽疾一样长时间困扰着省会的大中小学校。面对“拖堂”,最头疼、最无奈的是学生,纵使千般不悦,也只能隐忍吞声。这个看似无关是非的问题终究还要折磨学生多久?

  ■现象:老师“拖堂”是常事

  日前,省会某专业学校05旅游班给本报寄来一封集体来信,“老师总是不让学生们正点下课,学生们每天下午16时多放学后还不能走,老师总有好多话要说,一拖就是多半个小时,甚至更长。天天如此,我们向学校反映,学校也不管”。

  连日来,记者走访发现,省会不少大中小学校内都普遍存在“拖堂”现象。10日上午,记者在某中学目睹了初中年级的“拖堂”。当课间铃声敲响后,孩子们先后从不同的教室内涌出,顿时学校内变得嘈杂起来。记者注意到,有一间教室始终未见孩子出来。记者透过窗户看见,课堂上老师依然在滔滔不绝讲课,孩子们在座位上却并没专心听讲,个个面露焦躁神色,有的已经合上书本,有的向外张望,还有的相互私语,似乎在埋怨老师的“啰嗦”。

  ■学生:“拖堂”来不及如厕

  对于“拖堂”,学生们意见纷纷,更多的是表现出消极的抵触情绪。在某中学,高中生们大倒苦水:“10分钟的课间,总要被拖上几分钟,有时刚下课就上课,学生就连仓促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教师匆匆,学生也匆匆。”

  在另外一所中学,初三年级的几名学生向记者诉苦说:“数学课拖堂、语文课拖堂……一拖就是五分、八分,甚至十分钟,还没出教室门,下节课的铃声又响了,同学们狼狈地回到自己位置,继续听课。往往因为没有课间休息,导致上课无精打采,因此还会被老师误认为不认真听讲。”

  对于“拖堂”的烦恼和苦楚,小学生们有着更为深刻的感受,“放学了,老师却继续上课,一些同学已经抱着肚子饥肠辘辘了,另一些同学则尿急难耐,急等着去厕所方便呢”。

  不仅是学生,也有家长对“拖堂”现象表示反感。“放学去接孩子,老师却长时间地‘拖堂’,浪费家长的时间。”家长李先生说。

  ■教师:“拖堂”是尽职尽责

  面对学生们的议论纷纷,习惯“拖堂”的老师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呢?省会某中学的赵老师认为,拖堂可能是下意识的,也可能是习惯问题,因为在下课铃声响起之后,老师们首先想的问题是这一堂课的教学任务有没有完成,内容没讲完就拖几分钟,因为“今日事,今日毕”,拖到明天讲,效果可能还没有“拖堂”好。再者说,老师不能讲有头无尾的课,把内容讲完,让课有一个完整的结构。

  赵老师的想法代表了大多数老师,在他们的认识中,“拖堂”无伤大雅,甚至认为是老师敬业、为教学尽职尽责的表现。正是在这种认识下,许多教师对“拖堂”习以为常。

  但这种“拖堂”式的尽职尽责效果如何呢?“一听到下课铃响,心就飞到外面去了,根本不注意听讲,老师在此期间讲的东西都成了耳边风,拖得久了,甚至适得其反,影响下堂课的效果。”从孩子们的话中我们可以得出答案。学生们甚至批评老师的“拖堂”行为:“指望‘拖堂’给学生更多的知识,这只是老师的一厢情愿,教学是一项教和学统一互动的事情,这是老师都应该明白的常识。”

  但也有老师对“拖堂”表示反对,他们总结“拖堂”的危害认为,首先,下课铃响后,其他班级的打闹声、喧哗声令同学们心烦,没有心思继续听下去,有时强迫自己听讲,效果也很差。“拖堂”时间里,老师讲得快,所授内容同学们并不能很好地理解,草草了事之下,同学们的问题会越来越多。另外,“拖堂”挤占了学生的休息时间,劳逸无法调节,也使得学生来不及做下节课的准备工作。

  ■教育局:坚决禁止“拖堂”

  针对“拖堂”问题,省会教育主管部门的同志介绍说,尽管政府一再反对,但一直以来“拖堂”问题普遍存在于省会中小学的教学中,应该说,“拖堂”是传统应试教育观念遗毒的一种表现,“拖堂”违背了教育规律,是对学生的不尊重。在课堂上,老师把自己的主导地位变成了一种权威,以个人为中心,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更重要的是,教师占用学生的休息时间,教学效果并不一定明显,反而会影响下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各学校应该坚决禁止“拖堂”现象,科学、严谨地安排教学时间,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为了学生,请“拖堂”的老师将课间本就不多的10分钟还给学生。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