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陈忠华:传递生命的希望(百味人生)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5日03:46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陈忠华:传递生命的希望(百味人生)
图为陈忠华(左)在工作。●宣传与实践“脑死亡”标准

  在英国剑桥大学器官移植中心研修了12年的陈忠华,2000年回国,受聘为武汉华中科大“外科学·器官移植”岗位的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同年5月任武汉同济医院器官移植研究所所长。6年来,他一直致力于脑死亡的宣传与实践。

  陈忠华说,所谓“脑死亡”,指的是脑干或脑干以上中枢神经系统永久性地丧失功能而宣布死亡的标准,其科学性已经为世界上80多个国家所承认,并且有13个国家为此立法。但是目前在中国的医疗实践中,采用的还是传统的“心死亡”标准。

  “我目前的工作,广义上应该定性为医学死亡学或者急救医学。”陈忠华说。他经手的病例中,只有1/4与器官移植有关,余下3/4都属于脑死亡判定。

  陈忠华每天都会收到很多短信,绝大部分都是病患家属咨询脑死亡的问题,也有一些是某些医院询问病人案例,还有的则是志愿者愿意提供器官捐献的信息。当然,也包括许多媒体的采访预约。

  对待每一条信息,陈忠华都认真地回复。“这是我工作的内容之一。”陈教授说,“我很高兴。因为现在几乎每天都会有人发短信来,表示愿意捐献器官。”

  然而,3年前,器官移植专家的身份是陈忠华所刻意回避的。“根本不能谈捐献器官问题,否则公众就会怀疑你的动机。”陈忠华说。

  ●“传递生命的希望是我的梦想”

  陈忠华说,最理想的器官来源,一般来自脑死亡者。错失了脑死亡判定时间,捐献器官的价值将大打折扣。

  但是,在陈忠华回国后经手的前20例脑死亡患者中,器官捐献始终没有介入。

  直到2003年11月,一个10岁的湖北男孩因为车祸脑死亡,家长打电话给陈忠华表示希望捐献孩子的器官,脑死亡后无偿捐献器官移植才有了零的突破。

  陈忠华还记得,当时无数同行的朋友都劝他不要去做这么冒险的事,但他还是做了,他说这是家长的愿望,也是他的梦想。

  手术很成功。在两次严谨的脑死亡判定后,男孩的肾挽救了另外两个男性儿童的生命。

  此后,22个脑死亡捐赠案例相继出现。

  到目前为止,陈忠华成功经手了23例脑死亡器官捐赠。而在全国,成功的脑死亡器官捐赠总共才25例。

  最重要的是,已有100人从脑死亡器官捐赠中获得了新生和光明。

  在人民网公布的2003年度十大医学新闻中,陈忠华以及他所从事的工作排在第7位,成为“改变人们生活的事件”之一。

  “传递生命的希望是我的梦想,对我来说,最愉悦的事就是回访病人时看到他们能够健康地生活。”陈忠华说。

  ●“我要投入我所有的能量”

  为了梦想,陈忠华辞去了武汉同济医院器官移植研究所所长的职务。“行政岗位需要耗费许多精力和时间,我需要投入我所有的能量。”他说。

  让他深受鼓舞的是,器官捐献在中国已得到了社会越来越多的认同。2005年,脑死亡器官捐赠就出现了200%的增长。

  2006年8月1日,陈忠华和他的伙伴们成立了中国器官捐献管理委员会,负责受理中国境内的脑死亡器官捐献。

  “国家对于脑死亡判定标准的谨慎态度是符合国际惯例的。”陈忠华这样评价国内脑死亡立法的缓慢进程,“但是我会继续我的工作,第一个10年不行,还有第二、第三个10年。”

本报记者 郑 娜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