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虎村”的启示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5日04:08 大河网-河南日报 |
民权县王公庄村的农民,靠着手中的画笔,画出了“中国画虎第一村”。不但让民权“老虎”跑出了国门,而且带来了每年600多万元的财富。本报曾经对此作过报道。前不久,省委书记徐光春专门到这里调研,热情称赞王公庄村的发展实践,并高兴地说:“在这里,我看到了河南发展农村文化产业的希望,看到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希望。” 省八次党代会提出,要加快实现我省由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跨越。如何将这 一历史任务在实践中求得突破,各地都在积极探索,“画虎村”的成功实践,对我们无疑有着诸多启示。首先,我们在发展文化产业时,要把足够的目光和精力投向广大农村,大力发展农村文化产业。河南是文化资源大省,是农村人口大省。在广大农村,蕴藏着极其丰富的文化传统,更有许许多多的能工巧匠。像“画虎村”一样,我们耳熟能详的还有很多,如朱仙镇的木版画、淮阳的泥泥狗、南阳的烙画、驻马店的麦草画等等。如果能够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加以深入发掘,形成产业,那么不但可以使这些优秀的民间工艺重新发扬光大,而且可以切切实实地增加当地群众的收入。 其次,在发展农村文化产业时,党委政府要在扶持引导上下功夫。正如徐光春书记所指出的,要提高品位,打响品牌,勇闯市场。要把一门传统艺术变成生产线上的产品,成为现代化的产业,单靠农民自身的力量是不现实的。要加大对农民的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整合资源,宣传推介,创立品牌,开拓市场,各级党委政府大有可为。只有获得强有力的扶持引导,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才能走上快速健康的发展轨道。 此外,我们要把发展农村文化产业,同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各项工作结合起来。文化产业是清洁环保的产业,更是与人们精神活动密切相关的文明产业。“画虎村”文明和谐的村风,村民们健康向上的风貌,不正是“文以化人”的生动写照吗?①1 □张学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