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瑞典科技排名领先的奥秘(3)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5日04:43 人民网

  

瑞典科技排名领先的奥秘(3)
昆斯凯普学校一个班级里不同年龄的三名学生

  科技园区:“无线通讯之都”

  到了基斯塔科技园,布里特颇为自信地对记者说:“当你参观过这个科技园区,就知道瑞典为什么会诞生像Skype那样的传奇了。”

  基斯塔科技园位于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北郊,是市区前往奥兰达机场的必经之地。这里是瑞典24个高科技园之一,于2000年被著名的《连线》杂志评为全球第二大科技园,地位仅次于美国硅谷。基斯塔科技园区面积达200万平方米,办公面积110万平方米。在这片土地上,有650家公司,雇员29000人。其中高科技公司就有350家,且大部分集中在电信、无线、微电子、软件等4个领域,包括爱立信、诺基亚、IBM、HP、Oracle、Intel、Sun等的大型跨国公司都在这里设立了生产基地或研发中心,因此也被称为“无线通讯之都”。

  26年前,基斯塔地区还仅仅是一片农田。是什么原因使这里发展成为全球的“无线通讯之都”呢?据布里特介绍,基斯塔科技园的发展主要不是依赖政策的优惠,而是成功运用市场经济的规律,顺应了瑞典整个国家信息技术产业尤其是通讯产业发展的潮流。瑞典只有900万人口,但人均GDP高达25000美元,具有良好的经济基础;在通讯产业方面,瑞典是移动电话技术的主要发源地,在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3G)技术方面拥有核心技术优势,截至2005年底,仅在无线技术领域瑞典就有500多家企业;在信息技术应用程度方面,目前瑞典移动电话普及率已接近100%,个人电脑普及率超过80%,均居于世界前列;另外,瑞典还是全球宽带普及率最高的国家之一,据预测,到2006年底,将有50%的家庭配备宽带接入。上述产业环境、应用环境无疑都是促使基斯塔成为全球综合实力第二的高科技园区的重要原因。

  在基斯塔科技园,现有及未来的科技人才是园区内的主要“公民”,而基斯塔科技园的管理者,也尤为重视对人才的培养。他们对人才的培养上并没有仅仅停留在“口号”上,而是形成了一套有效的产业人才培养及供给机制。为了适应基斯塔科技园的发展需求,1999年,瑞典的两所知名学府皇家理工学院和斯德哥尔摩大学共同投资一亿瑞典克朗(约合1500万美元)在基斯塔成立了一所专业大学——信息技术大学。信息技术大学并不是泛泛地提供信息技术教育,而是针对基斯塔科技园产业的需求,重点开设了电信、通讯技术方面的课程,培养出来的人才很有实用性。目前信息技术大学拥有30位教授、300位研究员,在读学生达到3500人,并计划到2010年发展成为拥有80位教授、1000位研究员以及12000名在读学生的全欧洲最大的信息科技大学。

  像斯德哥尔摩大学等瑞典其他高校一样,信息技术大学也与科技园之间建立了紧密的产学合作关系。大学的研究人员、博士生到企业任职,共同参与技术的研发,产业界人士也经常到学校讲课。几乎每家公司都向学生提供暑假实习的机会,学生在读期间便开始与园区企业共同进行技术开发、共同参与业务计划,毕业后可以直接进入合作公司工作。

  除对园区内的人才培养给予特殊关照以外,基斯塔科技园还特别注重对本地中小企业的扶持。用布里特的话说,科技人员是园区内的“公民”,而中小企业则是“公民”们的“家”,说不定哪一天,某个中小企业就会成长为像爱立信一样的行业巨头。

  为鼓励中小企业发展,基斯塔科技园制定了对创业投资的鼓励政策,通过发展具有高技术含量、高增长潜力的小企业群体,保持园区的长期发展能力。这一方面,基斯塔科技园还有一套有效的创新激励机制,包括向研究人员及在读大学生免费提供研发基础设施的孵化器,为小企业及创业者提供服务的商业服务中心,举行“风险杯”竞赛,建立顾问队伍,实行种子融资,为科技园的员工准备创业提供专家支持的“公司创造器”,组织经验丰富的商界人士向创始企业家提供详尽的应用培训等。

  如此好的发展环境,如此重视人才,在这里工作的人们,又怎会不再产生又一个Skype的传奇呢?

  诺贝尔奖:那只是个起点

  几天来,记者分别采访了瑞典的中学、大学以及科技园区,还听到了瑞典人在知识经济领域创业的传奇故事,尽管这些事情并不是发生在一个人身上,却也可以折射出一个瑞典人成长、发展的经历,并反映了为什么瑞典人可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中,被称为是全世界科学创新第一的国家。

  布里特说,在瑞典语中,并没有对应“科学素质”专门的词汇,不过这恰恰反应出,瑞典人在此方面的努力无处不在,例如良好的宏观经济政策、对外来竞争和风险投资的开放、信息公开等构成了瑞典人学习科技知识的一个大环境;而政府以及企业等对于科研的大量投入,也促进了科研能力的增长。不过,这其中的根本,是在学校以及社会,对人们所进行的科学教育,同时这种教育又是全方位的,既有科学兴趣的培养,也有知识的输入,更有产、学、研的相结合。正是这些基础性的工作,才使瑞典人的科学素质有了今天的水平。

  “可在100多年前,瑞典还是个落后的农业国,甚至很多人还不知道科学为何物,瑞典人科学素质进步的起点在哪里呢?会是诺贝尔奖的影响吗?”听到记者的提问,布里特沉思良久。“或许是吧。瑞典人确实要感谢诺贝尔,他带给瑞典人的是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也激励了很多瑞典人去钻研科技知识,希望有一天,自己也能在祖国的土地上获得这一至高无上的荣誉。不过,诺贝尔奖最多只是瑞典人意识到提高科学素质重要性的起点,却不是全部。因为在过去,瑞典人依靠科技创造了财富,现在,也依靠科技在迎接全球化时代激烈的竞争,如果不想回到过去贫穷落后的年代,学习科技知识、提高科学素质该是伴随每个瑞典人一生的目标。”

  【1】【2】【3】

人民网驻瑞典记者 雷达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