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深圳感到非常自豪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5日04:57 深圳特区报 |
许宗衡市长接受中央电视台“文明中国”节目采访,真情讲述深圳文明故事 我们为深圳感到非常自豪 11月12日,中央电视台“文明中国”大型电视行动节目播放了“深圳篇”。深圳市市长许宗衡应邀在节目中接受了采访,与深圳的义工代表、爱心医生和普通市民一道,真情 讲述这座城市的文明故事——【主持人】:观众朋友,今天我是在深圳市为您主持这期节目。深圳是一座非常年轻的城市,我们都知道它是建在“荒地”上的一座城市,到现在还不到30岁。而“深圳人”这个概念,原来根本就不存在,是全国各地心怀梦想的人勇敢地来到这片陌生的土地上,用自己的双手建立起这座城市。首批全国文明城市深圳名列其中。像这样的城市,注定故事多。 维护香港繁荣和稳定是我们重要责任 【解说】:2006年9月16日,深圳市环境监督举报中心突然接到市民打来的投诉电话。 A(举报中心工作人员):今年9月16日我接到一个投诉,反映广深高速皇岗收费站,大货柜车鸣笛按喇叭,扰民十分严重。 B(投诉者):我们是福龙路这一带,货柜车全部都按喇叭,几十辆车轰啊轰,到现在轰了一个多小时,你说怎么办? C(举报中心工作人员):9月16日,就是深圳货柜车改道以来,广深高速沿线的居民,对货柜车噪音货柜车恶意鸣笛的问题反映得非常强烈。初步统计,我们12369举报中心近期就接到了400多宗这方面的投诉。 【解说】:举报中心立即将市民的投诉意见反映给了深圳市政府相关部门,引起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市长许宗衡亲自带人到现场开展调研。原来因为政府规划,外地大货柜车进深圳需改走一条新路,期间要走一段广深高速。由于对高速公路收取通行费不满,大货柜车在堵车的时候就会鸣笛泄愤。 情况了解清楚后,深圳市政府迅速采取了科学、积极、有效的措施:市政府有关部门与高速公路管理部门协调,为大货柜车实行优惠;积极协调设置隔音墙,减轻噪音污染;改造皇岗口岸出境广场和重要交通节点,促进交通畅通;加强管理,严查违规违章行车。同时深圳市政府与货柜车有关组织进行谈判,力求妥善解决困难。经过深圳市有关单位的妥善处理,深港各方积极配合,如今大货柜车鸣笛扰民问题已基本得到缓解。 F(市民):很高兴,晚上听不到汽车的吵声,能睡个安稳觉。 【主持人】好,我要给大家介绍深圳市市长许宗衡。您好,许市长。刚才短片里面讲到皇岗路堵车鸣笛的事情。我想请问许市长,能否介绍一下当时的情形? 【许宗衡】:深圳应该说是世界最大的一个口岸城市。2005年我们出境车辆总量达到1483万辆,占全国的出境车辆总数的77%。香港与我们一河之隔,深圳担负着一项非常重要的历史使命,是党中央国务院赋予我们的使命,就是要对香港的繁荣和稳定发挥促进作用。 我们这个城市有一个最大的特点,从口岸一入境,就进入到我们的中心区,这和其他城市口岸不一样,也就给我们城市交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以前这种堵车情况是常有的事,基本上是天天堵。 【主持人】:有些人把这个问题想得比较简单:我们说话不管用,当领导的说话还不管用吗?市长你就下个命令,说以后这个车都不从这走了;你打个电话,让高速路别收钱了,不就完了吗? 【许宗衡】这是非常难的事。客运和货运系统分道行驶,同时过境车辆要和城市交通进行分离,是我们改善城市交通组织的战略调整。但香港货柜司机能不能接受这样一个方案?会不会因为我们调整交通组织,对香港特区方面带来一些压力?因此这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涉及到我们一项非常重要的政治责任。所以说要完成一个城市的交通组织和调整,深圳面对的压力比其他城市要大,我们既要考虑我们自己城市的问题,还要考虑到维护香港的繁荣和稳定。 市民中心跟市民离得很近 【主持人】:我到了深圳之后,发现一件比较奇特的事,就是咱们的市政府大楼跟全国其他的城市都不一样,因为任何一个城市的市政府大楼,一般来说是一栋很庄严的大楼,它会在一个大院子里面,外面有人站岗,不是能随便溜达的地方。但深圳的市民中心,整个办公大楼就显得比较轻松。我觉得这个设计并不是偶然,它背后应该有一种理念,为什么你们会有这样的设计? 【许宗衡】:为什么取名叫市民中心?就是以“为市民服务”为中心的理念。大家都注意到了,市民中心中区,周边的地区,市民都可以任意进出,不会受到任何阻挠。它是一个开放的、包容的、市民可参与的、为市民服务的建筑,市民甚至可以在市民中心举办婚礼,宴请宾朋,诸如此类的配套服务机构都有,为市民提供了方便。 【主持人】:(面对观众)听你们市长说了吗?欢迎大家都去市政府大院结婚,可以吃饭,不太贵;还可以顺便理个发,其实这种感觉就让人觉得政府机构在变得开放和透明起来,跟市民离得很近。大家互相都能听见对方在说什么、可以解决对方的要求。 义工是我们这座城市的骄傲 【主持人】:深圳在人关心人这方面其实是有传统的,而且曾经给全国各城市作出过一个榜样。1989年,深圳有19个人自发地组织在一起开了一个“为您服务热线”。而这一段历史,跟后来义工的起源和发展有着很大的关系。今天现场,我们请来了当年最早的19个“为您服务热线”的创办者之一——巫景钦先生。您给大家讲讲,当年那是怎么一个背景? 【巫景钦】:当时深圳正在拓荒的时候,城市的建设、各方面配套不是很完善。所以如果深圳人有一些问题,就变得很无助,找不到倾诉渠道。我们看到这样一种需要,觉得可以为这些有需要帮助的人做点什么,所以决定建一个热线。 【主持人】:除了接听电话,你们还能再帮他们做什么吗? 【巫景钦】:一开始我们以为就是听听电话,复复别人的信,给别人一些关怀、同情。结果发现仅仅这样其实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后来看到香港有义工、新加坡有义工,我们就很快希望能够建立这样一个组织。 【主持人】:最后我要问您一个问题,我想很多人想不通这个问题,有人觉得到深圳来的人都是来挣钱的人,这些移民都是来挣钱的、改善自己的生活的。那深圳人应该是全中国最爱钱的人,为什么最爱钱的人却反而是最喜欢做善事、最愿意奉献给别人的人?这两方面是怎么统一在一起的呢? 【巫景钦】:我觉得来深圳的人是有追求的人,不管他追求金钱、追求理想还是人生的价值,我觉得这些追求和服务社会一点都不矛盾。我认为应该是有追求的人才会愿意去奉献、才会伸出手来,所以我觉得这两方面应该不会有冲突和矛盾。 【主持人】:谢谢您对深圳人的解释。我想问问许市长,你们怎么理解这些义工在深圳社会里面的价值和意义? 【许宗衡】:我首先要感谢这19位市民,他们发起了这个义工组织,没有他们这个发起,就没有我们现在义工组织的规模。深圳义工,对于提升整个城市的形象,对于在世界面前展现我们这个城市形象、提高城市的文明程度,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正是有了这样一个义工组织、有十多万义工的服务和奉献,我们这个“全国文明城市”的内涵更加丰富。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要感谢全市从事义工工作的市民朋友们,我代表市委市政府感谢你们! 【主持人】:我觉得深圳的义工活动真是令人羡慕,也是全国的一个榜样,我们来了解一下深圳的义工的情况。 【解说】:义工在深圳是家喻户晓的名字,有困难找义工、有时间做义工,已经成为深圳人的时尚。深圳义工以青少年为主,中老年为辅,平均年龄为28岁,目前在册义工共14万人,服务范围包括热线电话服务,残疾人服务,老人服务,环保服务,网络服务,法律援助服务等,深圳是座典型的移民城市,深圳人对竞争和市场规则的认同被一些人误解为人情淡漠,而事实上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对亲情的渴望对关爱的追求,特别是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认可,深圳比任何地方都显得更为迫切和强烈,深圳这座城市的品质成为深圳义工成长深厚的土壤。 【许宗衡】:义工组织是我们这座城市的骄傲。我为我们有这样一个庞大的义工服务组织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弱势群体,感到非常骄傲和自豪! 一个捐献角膜不成的动人故事 【主持人】:我想在这儿给大家介绍一位深圳的医生,可能很多人都知道他。他是位眼科大夫,非常同情那些双目失明的病人,后来他就自己主动地去劝那些生重病的人和他们的家属,在病人去世之后能不能把眼角膜捐出来让别人恢复光明。我们知道做这个工作是很麻烦的,大家一定会认为特别不吉利:人还没死,怎么就开始打人家器官的主意?所以他和他的同伴在做这个工作的时候,一直遭到白眼和冷遇,但即使是在这么困难的环境中,十多年的努力,他们现在已经劝100多人在死后捐出了自己的角膜,200多人因此重见光明,包括他自己的亲人去世了,眼角膜也捐出来,包括我们深圳的歌手丛飞去世了,眼角膜也是他摘取的。我下面给大家介绍姚晓明博士。 【主持人】:我们认识姚博士很多年了,每次都能从他那儿听到一些很感人的故事。我们想问问姚博士,这次有没有什么新故事可以讲给我们听? 【姚博士】:前年的一天我接到这样一个电话,是湖北巴东的一个下岗女工打过来的,她的名字叫殷顺玉,她当时就在电话那边非常急促地告诉我,她要到深圳来捐献眼角膜。这在我20多年医生生涯当中还是第一次,外地人说是要到我的身边来捐。 【主持人】:我们来认识一下这位姓殷的女士。 【解说】:这天一大早,深圳眼科医院的姚晓明博士就赶往深圳火车站,准备迎接从湖北巴东县来深圳的殷顺玉。上午9点,从武昌开往深圳的特快列车准时到达,姚博士见到了自愿身后捐献眼角膜的殷顺玉和她的儿子。殷顺玉今年42岁,是湖北省巴东县的一位下岗工人,患有严重的风湿性心脏病,随时都可能出现心脏骤停的危险。一名下岗女工,选择深圳来完成生命的最后一次奉献,而深圳则为她撑起了温暖的保护伞。随后殷顺玉被送到深圳市孙逸仙心血管医院,医院得知殷顺玉的爱心行动,积极挽救她的生命,检查结果很快就出来了,她的二间瓣是中到重度的狭窄。深圳的医院这时考虑不是要她的角膜问题,而是挽救生命。殷顺玉的病情怎样,她会康复吗?人们期待着答案,医院的一个外科专家讲解了她的病情。 【医生】:这个病要做手术,成功率在95%以上,应该没问题,这个手术把握性很大。 【殷顺玉】(成功接受手术后):我是来献爱心的,没想到这样。 【殷顺玉儿子】(哽咽):谢谢你们。 【主持人】:刚才我们在银幕上看到那个哭着道谢的小伙子,他是殷顺玉的儿子,他也在我们的现场,我们来认识他。首先我想问你,你们不是深圳人,为什么你母亲在自己生命垂危的时候,一定要提出要跑到深圳来捐眼角膜呢? 【殷顺玉儿子】:是因为当时全国只有深圳有器官移植捐献条例,只有深圳这边可以接受器官捐献。所以来到深圳。 【主持人】:当时当你跟你母亲坐上这列车来深圳的时候,我们很难想像,因为你来的时候你就知道你母亲回不去了,是会死在异乡,然后要把自己的器官交给这儿的人,你们坐火车来深圳的路上是什么样的心情? 【殷顺玉儿子】:当时走的时候,其实家里的东西能卖都卖了。来深圳就没有打算再回去,如果说我妈妈到这边来捐眼角膜成功之后,我想我会在深圳一直生活下去,一直陪着她在深圳这片土地上。走的时候,真的是把生活了十几年的地方看了又看,但为了完成我母亲最后一个心愿,我们还是毅然决然地来到深圳来捐献眼角膜。 【主持人】:我想问姚博士,这个病人来这儿是捐献器官的,而且她很明确,她走的时候把家里的房子全卖了,什么都不要了,她知道她再也不回去,那么你们的任务是等待,等待这个病人去世之后来接受她的器官,为什么这个故事后来又有了那么大的一个转折,又变成了另外一个故事呢? 【姚博士】:那天晚上我记得在12点左右接到这个电话,是殷顺玉的儿子打过来的,他说妈妈不行了,列车长正在组织车上旅客中的医生抢救。当时我听了这个消息非常着急,就问你们前方的火车站是什么站?他说是长沙。我说你立即在长沙下车,车站都有医务所,会马上把你妈送到当地医院抢救。这时候我就听到殷顺玉非常微弱的声音,她说:“姚博士,我一定要死在深圳,我不下车,我要捐角膜。”当时我就急了,对她说:“我告诉你,我不稀罕你的角膜,你一定要下车,你的生命是第一位的!”后来发生的事情,是车长当时让她签了一个生死状:如果不下车的话,自己要对发生的后果负责。殷顺玉的爱心捐赠,使她的生命没有戛然终止,而是更放异彩,再延续着她的新生。 【主持人】:以前每次来在姚博士这儿听到的故事,都是捐献的眼角膜成功地使得几个人重见光明,我们这次听到的是一个捐不成的故事,但是我们觉得这个捐不成比捐成了更美好,更动人。现在殷女士的儿子也在深圳打工,他说他准备把他妈妈接到深圳来。而且殷女士留下了一个遗嘱,就是这次病好了,但是来日如果去世之后还是要将自己的身体捐给深圳人。 深圳的目标一定能实现 【主持人】:这是一种感染,一种相互之间的感染,是非常美好的故事,这就是深圳的精神,所有人的爱心共同构建起了一种和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最后我想问许市长,深圳从一个小渔村变成了一个大城市,从一个经济上的大城市又迈进了一个精神上的大城市的行列。这次我到深圳来发现了很多墙上写的那个标语:深圳跟世界没有距离。我想深圳人正努力把自己的城市建设成一个国际大都市,那么,未来十年里深圳人的生活会有些什么样的变化? 【许宗衡】:去年的党代会和人代会为深圳未来发展描绘了一幅宏伟的蓝图,我们希望我们这座城市会更加美好。我们提出的目标是要到2010年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经济总量再翻一番,人均GDP要达到12000美元左右。相应的环境、人文的指标都要达到现代化指标,我们正在一项一项地去努力,相信在全市的努力下,这样一个战略目标是可以实现的。当然我们这座城市还有很多的差距,我们的环境综合整治还要进一步加大力度,城市功能还要进一步完善。另外我们还有一系列的城市管理的问题需要加以解决,但是无论怎样,我相信有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有全市上下共同努力,有这样一批可爱的市民对我们党委和政府工作的支持,我们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深圳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我们每个人都将为自己是深圳人而自豪。谢谢大家! 【主持人】:我想作为一个深圳人是挺自豪的事情,因为我们这个城市,只有我们这个城市不是祖宗留下的,是咱们自己亲手建造的,而且是根据我们心中的理想,画成了图,我们自己造出来的。任何的城市,任何一座新城市最后都会变成老城市,我们今天在现实中的所作所为,将成为未来这座城市的传统。所以我们要祝福深圳、祝福深圳人,祝福深圳的未来,谢谢大家!(央视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