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和风吹得人心暖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5日05:37 中安在线-安徽日报

  一幢幢别致的楼房,一片片雪白的大棚,一条条平整的村道,一辆辆穿梭的车辆,一张张醉人的笑脸……

  地处宣城市区东郊的东河村,是一个总人口不足2000人、人均耕地仅有0.35亩的农业村。村党支部通过实行村民自治,规范村里工作和村民言行,使小村发生了巨变。2005年,这个村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3亿元,村民人均纯收入5000元。近日,该村捧回了司法部、民

政部颁发的第二批“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奖牌。

  构筑立体法治网

  多年来,东河村始终将健全网络、强化宣传摆在重要的位置上。村里建立健全了三级治保、调解组织,成立了学法用法领导组,聘请了10名法制宣传员,并聘请了常年法律顾问。村里以村民学法用法活动室为阵地,经常集中村两委成员和村民学法。村里每年都要召开村民代表会议研究普法工作,然后及时拨出一定的普法经费,以确保普法宣传的顺利开展。村里还加大投入,在每个自然村设置了定期更新法制宣传内容的黑板报,在要道路口设置了固定法制宣传栏,在醒目处书写了永久性法制宣传标语,不定期地组织村民参加法律知识竞赛,使村民的民主法治意识得到明显增强。

  2005年,村民董某为方便家人进出,在自家后门做了斜坡阶梯。因影响人车的通行,与邻里产生矛盾。村邻都认为这事不好办,因为董某是村支书的内弟。村支书陈先荣知情后,主动上门做工作,可董某就是听不进去。陈书记便毫不留情地动起了“村规民约”,终于使事情得到妥善解决。村民们也受到了一次活生生的法与情的教育。

  架起干群连心桥

  在东河村两委干部看来,推行村务公开,加强民主管理,事关干群关系,事关基层民主政治建设,马虎不得。早在1998年,这个村就实行了村里的大事由村民做主,村民关心的事一律向村民公开,其成功经验在全市进行了推广。农村税改前,这个村就制定了透明、规范、公平、公正的农业税减免操作程序。在推进土地流转制度改革中,他们遵循村民意愿,将耕地逐渐向种植能手和经营大户集中,从而促进了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自1996年起,这个村就实行了“海选”,由民主法治意识较强的村民直选村干部,使乐于为民的村干部都高票当选。上级领导来村检查工作时,不无感慨地说:“东河村真是高度自治,民主得让我们插不上手了!”

  办好村民“暖心事”

  东河村民富了,村集体经济收入一年比一年多了,但村两委干部依然保持着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本色。现任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陈先荣,在村干部岗位上已度过了42个春秋。谁也不会想到,一个“十强村”的党支部书记,怎会至今没有手机呢?在陈先荣的影响下,村两委干部为民着想,处处厉行节约,尽心尽力地为村民办实事。近几年来,东河村采取“一事一议”的方法,严格依照议事程序,共投资384万元,为村民办了10余件实事。

  东河村有19个村民组,原有10个村民组的292户未通自来水。村两委干部本着“花最少的钱、办最好的事”的原则,一家一家地找自来水公司。2005年11月,陈先荣得知一客商正在邻村建自来水厂的消息,当即赶去与其进行洽谈。最后,双方达成了每户造价仅680元的意向性协议,为每户节约了数百元。12月初,村里召集两委干部、全体党员、村民组长、村民代表会议,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全票通过了自来水实施方案。农历大年三十的那天,292户村民全部用上了自来水。

  在2001年的学教活动中,村里将“行路难”、“运输难”两大难题摆上了重要位置。村里通过民主决策,投入60多万元,对全村道路实施“大整容”。在筑路降坡的过程中,村两委干部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确保了施工进度与质量。经过近两年奋战,东河村先后改建了8条道路和4处坡道,总长2520米,彻底解决了行路、运输两个“老大难”问题。村里通车的那一天,村民不约而同地在18个点燃放鞭炮庆祝。

  打造和谐新农村

  在推进依法治村的同时,东河村将创建文明村、文明户与改水改厕结合起来,加大改水改厕力度,清除村内卫生死角,倡导讲文明、重卫生。而今,这个村己基本实现了家家有卫生厕所的目标。1997年,村里建起了面积达1086平方米的村部办公楼,使村民从此有了一个理想的活动场所。每逢节假日,由村里牵头、200多村民参与的东河高跷灯会,相互切磋技艺,表演拿手好戏,显得异常活跃。今年4月6日,村里又组建了由26名种菜女组成的“东河新村农民女子腰鼓队”。她们忙里偷闲,不定时地聚集在一块儿,习鼓练舞,自娱自乐。如今,赌博和封建迷信在这个村再也没了“市场”。

  针对部分村民种菜不重科技的现状,村两委一班人“领着村民上,干给村民看”,积极引导村民走科技兴菜、科技致富之路。村干部全都成了科技种菜的“土专家”,还带出了45个科技示范户、20名农民技术员,并有10人成为区蔬菜研究协会会员。目前,蔬菜业已成为东河村的特色支柱产业,年产无公害蔬菜1000多万公斤,成为宣州区最大的蔬菜生产基地。

  群众心中有杆秤,能秤出情感的分量,能量出品格的高低。村民徐受华怀着感激之情,用了10多天时间,一针一线地为每个村干部钩织了一双绒线保暖鞋。徐受华深情地说:“村干部为村民们风里来雨里去。我钩这几双鞋,也算是全体村民的一片心意啊!”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