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何处不塞车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5日06:47 大洋网-广州日报 |
聊吧 吧主:谈瀛州 环市路:塞,黄埔大道隧道:塞,内环路:塞,中山一立交上桥位:塞……广州每天的交通堵塞平均约为300宗左右。无论是开车的,还是坐车的广州人,今年下半年以来,开 始重新饱尝塞车之苦了。(《信息时报》11月14日)同一病,把出不同脉:政协委员们认为,中心城区路网负荷不断加大,城市规划不合理、小区封路、交通灯设置不科学、停车场不足,乱停车等等,是导致交通堵塞的“罪魁祸首”。交警部门拿出权威数字,广州汽车保有量按每年15万辆的速度快速增加,这才是羊城塞车多的根本原因。网上的调查则认为,道路设置不合理、特权车辆横行、管理者没有履行职责,这才是广州现在经常塞车的最主要原因。 说起道路的管理问题,就想起海珠桥。机动车从南往北行驶,上下班高峰期几乎没有不塞车的,或者一上了桥,车速就变得非常慢。塞车之时,枯坐在公交车上,羡慕地看着车窗外,从北往南的机动车,跑得真欢,似乎总是畅通无阻。时间长了,就琢磨出了道道,机动车由南华东和江南大道北上桥时,至少是三车道,上桥时收窄为双车道,行到桥中间,一条黄线一画,只剩一车道了,三变二,二缩一,不塞车才怪呢。 广州路网中太多高架路、大桥等,在上桥匝道位处,往往由五、六车道一下缩窄为两三个车道,造成车多时大堵塞。如果说这是设计上先天不足,无可奈何的话,类似海珠桥这样车道因为突然收缩的情形,就不能完全归于道路设计不合理吧? 道路要畅通,当然不能全靠交警一家。举例而言,滨江东路海珠涌与珠江交汇处有座桥,如果凿一个桥洞,行人就不需要横过马路,与机动车争道了。还有珠江,作为广州东西中轴线,利用率高了,也可以分流不少车流与人流。可惜,在海印桥以东地区,仅中大北门有个码头可供公共客轮使用。这样,从珠江南岸比如说从中大北门到对面的二沙岛,没车一族只能选择公交,有车一族绕过大桥,能不增加马路的压力吗?二沙岛倒是有个渡口,可惜又不能停客轮;偏偏二沙岛上公共设施如美术馆、音乐厅等,车流、人流一年多过一年。 把脉不一样,药方可能大不同。把塞车归之于广州机动车增长速度惊人,说得过去,但其潜台词一听就明白:老城区路就那么宽,超过负荷,高峰期焉能不塞车?况且,路面增速可能总赶不上机动车的增速。但路就是那点路,越是塞车多,越是考验管理水平。 年末一向是市政工程的冲刺阶段,施工占路多。这是现在塞车严重的另一个原因。这是老话题了,媒体探讨过N遍,但不知这么多年过去了,为什么就没有拿出相应对策? 据广州市社会科学院情报所统计,广州人为交通堵塞付出的代价,每年是1.5个亿小时,外加117亿元的生产总值(相当于本地GDP的7%)。时间、产值等物资损失是算得出的,但再精密的仪器可能也算不清你我,在大塞车时,憋在车厢内,内心的烦躁与失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