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鸿张大千办过画展的阁楼 如今,我看到就难受……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5日07:20 四川在线-天府早报 |
银白的卷帘门、五彩的广告牌、光洁的瓷砖和高耸的楼房,将狭窄的祠堂街装扮得极具现代气息,然而,剥去现代的外衣,才会发现这里原来是一片中西合璧又具成都特色的民国时期建筑群落。 一年前,《老成都近现代优秀建筑保护规划》顾问冯水木发现了这个由祠堂街、少城路和东城根南路包围的建筑群落,初步统计就有10余个保存相对完好的民国时期的院落。 当年10月份,这里就列入了《老成都近现代优秀建筑保护规划》。可是,如今这个极具文化价值、审美价值的建筑群落,现在却在现代元素的侵蚀下苦苦挣扎……民国时期建筑·民俗 东城根南一号的一个院落,幽深的胡同、青色的面砖散发出古朴的民俗气息,红色大门在岁月中凋蚀,仍有往日的威严和光彩,走过门楼,二层的四合院落整齐地将天空砌成方形。 门楼旁一间18平方米的房屋,四周墙根都有一方形小口。“这是房屋通风口,由于成都气候潮湿,为了保护房内杉木地板,在一楼房间下,都有1米深的下窖,下窖里放有干碳,通过通风口换气和干碳吸水以保持房内干燥。”冯水木介绍说。 扶着发暗黄的杉木栏杆,踏上杉木楼梯,仿佛走进了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成都生活场景。73岁的雷义树说,该院落有20余间房屋,是1952年联合风琴厂的老板张协和花120担米购来用做职工宿舍的。 民国时期建筑·文化 “这里不仅有居民住房,还有很有文化价值和时代特色的美术社和旅馆。”冯水木说。在他的带领下,剥去祠堂街店铺的现代元素,发现了一座又一座拥有精彩故事的民国建筑。 穿过一投资公司前庭,一座色彩清新的楼阁显现出不逊色于现代建筑的时尚,西方特色的拱形窗,中国传统特色的小瓦房顶,印证着西风东渐在中国建筑上留下的痕迹。冯水木说,该阁楼的前身是成都美术社,1944年,徐悲鸿和张大千就曾在这里举行过画展。 不远处,一四合院式的旅馆保存最为完好。据冯水木介绍,该旅馆正门对着一排房子二楼左侧的一间房就是周总理在抗战时期视察新华日报成都办事处时住过的房子。该房子旁边就是新华日报成都办事处原址,很多地下党也在这里或者附近联络。他说,民国时期,祠堂街是成都的文化一条街,许多文人都在此居住过,比如叶圣陶、沙汀等。 民国时期建筑·担忧 “上个世纪90年代,这种房屋群落比比皆是。可是随着旧城改造,这样的建筑在人们的视线中逐渐消失。目前,在成都市区,该群落应该是最集中的、最大的民国建筑群落。”冯水木说,他很早就知道祠堂街有民国建筑,但是只发现“成都美术社”和“维他命餐馆”等两处。2005年,他偶然发现这不是孤零的几个院落,而是一个巨大的建筑群落。该建筑群落被列入《保护规划》后,得到了一定保护。 冯水木说,这堪称西风东渐的历史画卷,正在被现代元素所掩盖。“成都美术社粉刷上了浅黄色涂料,装上了公司品牌标志;“维他命餐馆”房屋的一面墙被彻底改建成现代建筑。由于年久失修,有的院落出现塌陷……“看上去多巴适的建筑群落,却在闹市区残喘,我想到就难受。”早报实习记者乔子轩摄影赵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