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我们到底还有多少“顾雏军”?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5日09:12 国际在线 |
作者:朽木 “资本玩家”顾雏军落马,牵出了一个人人关心的话题:谁给顾雏军开那么多“绿灯”?新华社发出一篇以此为题的报道。拜读之后,仍然有一头雾水之感。我是说,我们还是在雾里看花——被层层若隐若现、若有若无的迷雾轻笼漫掩着真相。 第一重雾:“腐败雾”。说句老实话,如今之不少“资本大鳄”、“房产大鳄”、“商界大鳄”,出了事一查,都与腐败有关;换句话说,他们在原始积累时期乃至“一路走来”的每一个站点,都曾有过“贵人”相助——而这“贵人”,对不起,说得直白些,便是手握重权的官员和“能吏”们。正是这些官们的腐败,正是他们的权钱交易,使得一些“大鳄”成了气候。这回的顾雏军,在庭审中就公布了“为自己开过‘绿灯’的政府机构和官员”。对此,人们理所当然要发一问:其中有否猫腻?用新华社记者的原话便是:“有没有利益交换等违反党纪国法的行为?”根据以往的经验,我们希望这层迷雾早些解开,有就是有,有腐败就公布,没有就是没有,也一并公布,而不要不了了之,使之成为“永远的迷雾”。 第二重雾:“政策雾”。这回的顾案开审,有些问题值得我们好好反思。比如顾,就在法庭上喊冤:当初他办的一些事情得到了某些主管部门的“特许”的;而当今一些官员对此的解释是:任何政府都会在扶助当地企业搞好,帮助(顾雏军们)发展企业的。这就触及一个问题:在并无权钱交易的情况下,当地政府为一些企业“做强做大”大开绿灯的同时又触犯了有关法、纪的行为,账怎么去算?当地政府官员如果并无腐败,而进行的一些地方壁垒、地方保护和行业壁垒、行业保护行为,到底属于什么性质?还有,当地政府、官员为了“政绩”和“形象”而帮助顾雏军之类的“大鳄”们“发展”,账怎么算?我以为,这些账该算一算了,不能老是处于“雾里看花”状态。 第三重雾:“人情雾”。这个人情,可读为人之常情,甚至还可读为(小范围的)“民情”。比如顾,当初的所作所为,在有些人看来,乃人之常情也。用新华社记者话说:“顾雏军以及许多‘资本玩家’过去在扩张过程中,确实存在‘法外开恩’问题,‘人情’有余,依法不足”。我以为,甚至顾此前所在的科龙,其员工对顾的一些做法,也会有“常情”、“人之常情”之议:世风如此嘛。这种情况怎么去看?之前这类情况如何定性?今后这种“情”到底占多重地位?在法治国家,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这类“人情”账?如何依法治市、依法治商?如果说,之前这还是一片模糊的话,那么,如今,这也应该清晰起来了! 顾雏军栽了。是偶然事件,也是必然结果。问题是:我们到底有多少顾雏军?——在各行各业? 这是又一重迷雾:更大范围的一重迷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