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机要费案”是台湾政治转型的产物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5日09:51 国际在线

  作者:林达

  当年水门事件,堂堂美国总统手下的人想弄点钱是多么吃力,最后遭到调查也是一查钱的流向,就一把都扯了出来。可是,话说回来,许多细节漏洞,也就是在今天这样揭开“国务机要费”之类具体问题的时候,一点点发现和堵住的。这是政治体制转型后,完善法治的必然过程。

  涉及陈水扁夫妇的“国务机要费”案刚刚在起诉阶段还没有开始司法审理的时候,媒体传国民党主席马英九任台北市长涉嫌将“市长特别费”公款私用,被检方约谈。看起来这“国务机要费”、“市长特别费”特别容易出问题,为什么?

  陈水扁的“国务机要费”一案,至今还远没有到司法定论的时候。一方面这个案件涉及许多笔琐碎的发票报销,另一方面照陈水扁的解释,这些费用的去向,涉及不同的“机要”项目。哪怕现在起诉了,要通过司法审理判决,也是一个旷日持久的过程。在司法判定之前,真相还不清楚,可是,从现在可以看到的事实来说,它至少反映了台湾政治体制变化之后,旧体制遗留下来的制度漏洞还来不及弥补。

  陈水扁在对司法检调的辩解中,交代了部分带有“机密”性质的资助款项如何送出去的路径。根据现在能够看到的双方陈述的事实是,尽管一些组织声明不接受来自任何政府的资助,但陈水扁方面认为资助他们对台湾有利,就把公款秘密交给私人,辗转以私人名义“捐”给他要资助的组织。

  原来是“机密”,现在曝光,当然引出一系列震动。从长远来看,更值得关心的是,在制度上,陈水扁的“国务机要费”到底有哪些漏洞。这里牵涉一系列的问题,一是法律究竟对陈水扁的职位作出哪些权限规定。不管是这一类秘密的匿名捐助也好,收集情报也好,还是陈水扁声称的“秘密外交”也好,这些事情许多国家的政府都在做,问题是法律是不是事先规定,这样的事情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总统”职权的明确界线有没有设立好。二是假如可以,法律是不是事先规定,有一笔钱可以由他任意支配。这些用途事涉机密,不可能拿到真实发票或收据的时候,如何入账记账。是不要发票也可以,还是随便什么发票应付一下也可以。也就是说,是不是制度规定陈水扁可以有一个超越严格财务审计制度的“小金库”。

  假如法律事先规定不清,或者说是默许,就有可能真的无法查清。因为这样的漏洞是制度本身给出来的。当然,哪怕是一部分私人发票报销的经费被证实是公用了,也不能说明全部就是公用。可是,既然制度规定不明,就事实上给了陈水扁理由,他辩称其余部分是绝对机密,他“出于国家利益”拒不交代,死也不说了。偏偏检调的不严密又给了他理由,原先在约谈中和检调过程中讲好不得外传的内容,已经给泄露了出来。

  这一系列问题纠葛在一起,是“国务机要费”问题如此难缠的原因。其中职权问题和相关的小金库问题,可以看做旧体制转型的遗留问题。在旧体制中,最高长官有无限的权力,无人有权限制,“国库”党库私库可混为一谈,司法也查不到最高领导人那里。哪怕是政府可以通过程序正常决定的好事,也一样会以“国家元首”的私人名义去做。国学大师钱穆当年接受了领导人(蒋介石)以“国家”名义给他安排的住宅,体制转型后,产权不清,新政权不认账了,竟可在他96岁高龄时要他搬离住处。旧体制下之所以没有“国务机要费”之类的丑闻案件,不是因为威权体制下的官员要干净一些,而是因为那时根本就没有今日检调和司法的独立地位。

  体制转换后的过渡阶段,大概就是今天行政长官的小金库现象了。事实证明,体制转换后,台湾的检调和司法运作良好。可以想象,一旦检调开始调查,那么行政长官“特别费”一类,都是一些危险的陷阱。哪怕个人清廉不涉贪渎,仍然有审计面前能否一笔笔都说得清楚的问题。马英九是不是能够滴水不漏地躲开这样的陷阱,还有待检调的发展。

  有消息说,马英九可能因司法调查影响“大选”的竞选,而连战可能考虑再次参与2008年台湾“大选”。连战本身是国民党转化为议会党前后过渡时期的老人马。照如今检调的标准,当年独家“执政”了几十年的国民党党产,更难是一本清水账。如若连战决定出来竞选,怕是也要自己先清账。

  今天人们谈政治制度,往往大而化之,其实政治制度本身是由许多细节组成。假如在讨论政治改革的时候,全是大词,缺漏具体的细节设计,就会在日后操作的时候遇到众多困扰,这些困扰再加上党派对立的渲染,会引出更大麻烦,所谓“乱象”。制度设计中,钱的处理是一个大问题。当年水门事件,堂堂美国总统手下的人想弄点钱是多么吃力,最后遭到调查也是一查钱的流向,就一把都扯了出来。可是,话说回来,许多细节漏洞,也就是在今天这样揭开“国务机要费”之类具体问题的时候,一点点发现和堵住的。这是政治体制转型后,完善法治的必然过程。

  来源:南方报业集团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