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王越:盼望在国外建中国学院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5日12:14 信息时报

  

王越:盼望在国外建中国学院
王越,103岁,原暨大副校长,教育学家。时报讯 (记者 薛冰 实习生 海莱阿芝 通讯员 陈文举) 在暨南大学,有一位见证了暨大风风雨雨的老人——103岁高龄的原暨南大学副校长王越教授,王老教授精神饱满,热情地欢迎我们的到来,将那些他与暨大共同经历的故事娓娓道来……

  感怀追忆学校名人

  自1958年担任暨南大学副校长起,王老就一直留在了暨大。王老说,那时候暨大在广州重建,一切都是新的,他与陶铸校长一起出谋划策,力求把重建工作做好。陶校长绞尽脑汁想出了“春秋二祭”的策略,“陶校长每年春季和秋季,邀请广州市各高等院校的名教授四五十人,到从化洗温泉浴,然后就是开会,听取各个教授对当代政治、经济的看法。”

  说到梁实秋,王教授指着家客厅墙面上的梁实秋先生的墨宝《江汉》,感叹地说:"他是个悲剧性的人物啊。"梁实秋墨宝对面是王敏之的真迹,提到王敏之教授,老先生惋惜的摇摇头,沉默了一会。

  笑谈侨校重建趣事

  老先生告诉记者,暨南大学经历的两次重建,与普通高校相比,有许多的困难和特别之处。作为侨校,大部分学生都是出生于富裕华侨家庭的公子、小姐。刚入校的时候这些娇贵的学生都不愿意参加劳动,他们就出动了学校的领导,一起修挖明湖。看到那么多的领导和老师都拿着锄头辛勤工作,侨生们都参与到了劳动中来。

  巧妙处理教师关系

  学生工作是难,解决老师的问题也难。历史系教授朱杰勤为学生们讲授中西交通史的课上系总支书记随堂听课,可后该书记召集学生,强烈批评朱教授在上课时提出的一些观点。朱教授非常困扰,便前往向王老诉苦。王老教育了该书记,希望他能在课前对授课内容与授课老师进行商榷,以免耽误教学,同时又告之,历史学研究各种观点都可以存在,应该讨论互相学习研究,而不应该加以批评。

  一生只有两大愿望

  说到暨南大学肩负起的重任,王老直了直身子。他说,自己这一生有两大愿望,一是中医在神经系统方面找出科学根据,把中国的针灸名正言顺的推向世界。一是中国在国外建立起中国学院。而且,作为侨校的暨南大学应该首先挑起这两副重担。

  王老回忆,1981年,澳大利亚的一位教授向他们提出一个问题:“中国人将孔子尊为万世师表,孔丘的老师又是何人呢?”他解答的同时想到:外国人对中国的学术也有浓厚的兴趣,为何不在国外建立起中国学院?王教授说暨南大学是有条件承担起这个责任的。首先,暨大作为国家制定的重点学校已经有了自己的实力。其次,暨大是华侨学校,侨生居多,有成熟的外国办学的条件。暨南大学的医科近几年来,也有很好的发展,有能力解决中医针灸向国外推广的难题。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