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房产市场的“黑恶化”倾向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5日12:16 信息时报 |
这几天,有关房地产行业的新闻可谓非常热闹:继前不久财政部发布公告显示,房地产企业刻意隐瞒利润最高达57%之后,最近,一项针对北京数百个地产项目的全方位暗查活动正在展开。 而与此相呼应的另一条房市新闻则来自成都:当地一处由两家企业合伙开发的楼盘,由于其中一家企业认为“房价太低”,在“提出将楼盘提价出售”不遂的情况下,竟酿出 一场血案——上百“刀客”闯入售楼部逢人便砍,打伤3民警还抢夺民警手中的枪支。如果说前两条新闻展示的,还只是当前房产市场的“黑”——相关信息、交易晦暗不明、能见度太低的一面的话,那么后一条新闻则让我们充分见证了一些房产商赤裸裸的“凶恶”嘴脸——为了满足利欲、追逐暴利,完全可以不择手段乃至公然明火执仗、疯狂施暴。 当前我们的房地产市场是否有堕入黑恶化的危险趋向?我想,这是一个必须引起高度警惕的问题。虽然,从恶的方面看,类似成都发生的这种极端暴力事件,就房地产市场整体而言,仍属罕见、个别现象,但从“黑”的方面观之,欺瞒、暗箱现象之于房地产市场,却可谓比比皆是、无所不至。比如,不仅由于隐瞒利润现象普遍,房地产企业的利润究竟是多少,显得模糊不清,而且房地产行业的成本及其构成,同样是一本似乎永远说不清倒不明的糊涂账。为什么此次有关部门要对房地产企业包括贷款、土地取得、税收、经营销售等在内“所有环节进行地毯式调查”?无非还是因为,目前这些贯穿房地产经营的所有环节、过程,事实上几乎都是暧昧昏黑的。而很大程度上讲,正是由于这种房市昏黑的存在,才导致了房地产调控效果的大打折扣,国务院不满意,公众更不满意。 而从宏观上看,有关房地产市场的基础信息、数据的不透明不清晰不规范,同样十分普遍。这突出表现在:近年来,许多与房地产有关的基本概念、数据测算,几乎每次公之于众,都是争议一片,显得异常淆乱,如合理的住房空置率应如何计算,准确的土地、住房供应数量、结构究竟是什么,怎样的房价收入比才算客观合理等等。 很明显,如果我们不能根本扭转房地产市场这种昏暗混沌不明的经营和监管生态,并从源头上建立起确保这个行业赖以透明规范运行的市场环境和法治秩序基础,那么,从逻辑上讲,房地产市场由黑生恶、进而以恶促黑的恶性循环就是不可避免的(无论上述成都发生的暴力事件,还是此前不少地方时有发生的涉及房地产行业的各种腐败案件,均可作如是观)。 |